星期四, 十一月 27, 2008

< 慢 >

徐徐的﹐ 徐徐的﹐

悠悠的﹐ 悠悠的﹐


一 二 三 四 五
數一數﹐ 踏實的 每一步
藍天白雲 花草樹木
流浪貓兒流浪狗
飛鳥 游。。。魚
看一看﹐ 路上風景處處

呼吸 吐納
吸。。。呼。。。
清楚感受
才是
生活的
本科藝術

星期五, 十一月 07, 2008

为冰冷空气解冻的音符

黄昏。
天空中, 晚霞缺席了。厚厚的乌云,依然徘徊不去,不知道在留恋着些什么?

热闹的街。下班的人群开始涌现。一张张木然的脸,被疲惫的表情占据。双脚的步伐,始终急促。没有放缓的迹象。看不到下班后的轻松悠闲。似乎, 必须时刻处在备战状态, 为明日的战役,作准备。

急什么?真是的。

急, 这城市的坏习惯。从容的艺术,他们从来不懂。

不过,他可能也不在乎那急缓间的差别。一把葫芦笛,一张板凳, 一个钱箱,他优雅的做起了生意。

悠扬的音符,在冰冷的空气中自在的跳跃。从指逢间溜出来的乐章,轻轻抚摸一只只被噪音折磨的困钝的耳朵,在一扇扇紧绷的心门间回荡。

生意不错。努力的吹奏总能换来一顿简单的温饱。只要不苛求。每一张投进钱箱的钞票,包含着怜悯。这个城市还有一些善心。

可惜, 怜悯中少了品味和欣赏。

他闭着双眼,陶醉在音乐的世界中。音符里,唱着他的丝丝落寞。

美丽的音符, 还是希望有知音人, 可以为她驻足吧?

嗯。我尝试停下来,学习去品味。然后, 投下了一张钞票。 这个投递的动作里, 包含着感谢。

感谢他,用音符, 将冰冷的空气解冻。感谢他,提醒痲痺了的感官,听一听美丽的声音﹐用心感受音符跳躍的頻率﹐ 感受當下。

乐声却在此时, 嘎然而止。“谢谢。”,他说。嘴角闪过一抹微笑。然后再闭上双眼, 继续那未完的乐章。

他, 只是一位残障的街头卖艺人。

----------------------------------------------------------------------------------------------

後記:

這其實是舊文章。只是﹐昨晚走在人群中時﹐同樣的景象出現在眼前﹐而憶起了曾經有過的心情。沒有心思寫新章﹐就把舊文翻出來﹐稍作修飾﹐晾一晾。

星期三, 十一月 05, 2008

轉貼文章 - 歡喜

今天閱讀到早報網 副刊版的專欄文章﹐以下這一篇﹐對於作者的朋友病後所面對的生活方式的驟變和恐懼憂傷的心情﹐還有受失眠煎熬所苦﹐我深深的感同身受: "。。。但快乐却像浮在水面上的东西,越漂越远……,她想要抓,却总抓不着。"

而作者身為旁觀者﹐除了為朋友感到焦慮憂心﹐更看到了朋友的實際心理狀況: 她被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恐惧紧紧地攫着。

而我﹐何嘗不是? 曾經是﹐也許﹐現在也是。恐懼﹐焦慮﹐擔心﹐難過﹐也許實際上都不存在﹐也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

快樂﹐本不該是漂浮難以抓牢的。但智慧深埋﹐快樂也被遮蔽。 當智慧靈性重新開啟時﹐快樂﹐或許真的可以很簡單。這﹐應該不需要等到如作者所言: 人到中年時。

現在﹐就開始慢慢學習, 培養知識智力的同時﹐探索開啟智慧大道。。。。

----------------------------------------------------------------------------------------------
歡喜

作者: 尤今
轉載: 新加坡早報網版

一位成天把快乐做成花串缀在心上的好友,在今年六月突遇骤变,一场毫无征兆却又来势汹汹的病,把她推进了黑暗的深渊。进行了极端危险的脑部开刀手术后,缠绵病榻数周,终于渡过难关,安然出院。
  然而,她一贯喜爱的生活方式自此却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她再也无法像过去一样随心所欲地到处旅行,甚至,连她最喜欢的教学工作也必须辞去。
  这位婚姻幸福而经济宽裕的好友,因为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而患上了可怕的失眠症,她双眉紧蹙、余悸犹存地说:“一闭上双眼,在医院全身插满管子的可怕状况便化成了纠缠不清的魅影,挥之不去……”
  失眠,将她亮丽飞扬的神采化成了眼皮底下的两袋沉重;失眠,吞噬了她一串串像风铃一般极具感染力的笑声。明明已病愈,但快乐却像浮在水面上的东西,越漂越远……,她想要抓,却总抓不着。
  她被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恐惧紧紧地攫着。
  看着她无可奈何的消沉,我心中有火灼般的焦虑,然而,更多的是想让她重新振作的关怀与希冀。
  记得过去在杂志里曾读过一则报道,有位心理学家,做了一项饶具意义的实验:他找来一批实验者,要求他们在某个星期天的晚上,把未来七天所设想的所有烦恼事,一项一项写下来,然后,把纸条投入一个密封的箱子里。到了第四周,他在实验者面前开启这个箱子,逐一核对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有九成让他们惊扰不安的烦恼事并未真正发生,只有一成是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更值得深思的是,在事过境迁后,重新审视这些烦恼,发现它们根本就不值一晒;换言之,当事人很多时候是“杞人忧天”的。

  根据统计,一般人心中的忧虑有40%是属于过去的,有50%是属于未来的,只有10%是属于现在的;而92%使人忧虑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剩下的8%则是一般人能够轻易应付的。

  上述的实验与统计结果对于许多人来说,相信就是一项很好的心理治疗。

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吴小莉有一回接受记者访问时,发表了独特的“快乐论”。她忆述道:
  “初中时,一位老师对我说了一番话,让我刻骨铭心,一生受用不尽。她说,世上只有两种人能快乐生活:一种是低智商的人,他们不懂什么是不快乐,所以能够拥有单纯的快乐;另一种是有智慧的人,他们能用智慧帮助自己寻找快乐。她告诉我,如果你天生不是低智商的人,便要作有智慧的人,学习快乐。”

  最近,与睿智的郭姓朋友讨论及人生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一般人不快乐,只因为他们把人生不必要地“复杂化”了。其实,美丽的人生,就是简化的人生。他言简意赅地说:
  “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只有三件事。那就是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把自己的事做好,别管别人的事,也不要担心老天爷的事,那不是很好吗?”

  很短的一番话,但却充满了极耐咀嚼的哲理。

  别人的事和老天爷的事都是在我们能力管辖范围之外的,既然无法管、管不了,还愁干啥?
  管好自己的事,过好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日子。

  看春天枝头新冒绿意固然欢喜,看秋天枫叶转色也是另一种欢喜。人到中年,在经历过大酸大甜大辣大苦之后,最好的一个味道就是淡。清水那若有若无的甜味、白粥那含蓄内蕴的米香,就是不着痕迹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