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十月 07, 2007

那只是一场意外 (一)

事隔至今, 近两个月了。我的心情,从空白迷糊,到复杂纷陈,再到现在的,感受依然残存,却也慢慢的, 一点点,一点点,在复杂依旧中找寻平、与静。许多话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似乎,也没有了说的必要。但, 我还是要说. 那是个性中最偏执的一面,想要做的事,终归要去完成,心,才能真正的平伏,没有挂碍。 而用文字说话,也可抚平心理那一圈圈的涟漪。

那是一场意外,罕见的意外。

。。。他不顾她的反抗挣扎,粗暴的把她一揽而起,负在肩上,便迈开大步,向前急速狂奔,似狂徒,拼命的狂奔,气喘吁吁。。。。狂奔,前方就是终点,安全地带,可卸下这要命的玩意儿。。。。

。。。她,顺势附在他肩上,双脚在他的胸前,作势乱踢,头紧靠他的后背,双手捶打。那是最后的垂死挣扎、挣扎,摆脱恶魔的蹂躏。她,静心等待,等待被卸下的一刻,任务完成。。。。

。。。。突然,脚步一个踉仓,随即,身体失衡,往前重重的扑去,没有扶把,没有阻隔,没有思考的余裕,他朝向那石灰地板,往前扑倒。刹那,他想起肩上的她,赶忙伸手一拦!拦到了腰肢,一阵窃喜,以为急救成功,却是,一阵目瞪口呆的惊愕,与错愣。

眼前的她,腰肢弓起,后脑头壳与坚硬的石灰地面,进行直接碰撞。两物碰撞后,没有火花四溅,只见双眼紧闭。她,进入天旋地转的模糊状态,抚头呻吟,双耳溢出了红色液体,似血,是血。呕吐,不断的呕吐。。。。

意外地点,就在《承先启后-南方舞台》的彩排现场。以上画面,我已经没有记忆,随着摔落给脑部带来的震荡震掉了,遗留在现场,来不及捡拾,没有了。我只靠旁人口述而想象、拼凑,填补这一段空白。

真正记得的,是苏醒的刹那,身体很轻微的动弹就天旋地转、天花板似要掉落的昏眩感受,让我躺在床上不敢动弹。还有那莫名的恶心呕吐现象。还有,睁开眼,我只看到,我的至亲,和挚爱,焦虑又欣慰的脸庞。那一刻,我仍不知,自己身在加护病房,正掉着点滴,身旁的仪器正纪录着心跳韵律。我只觉得莫名的虚弱、与困顿,还有一连串的问号。

那一刻,没有多余的心情。一切,都是空白的。我只知道,好累、好晕、好讨厌的恶心呕吐、好想睡。但,意识是清醒地。我隐约明白,我也许,经历了一场波涛,差一点,就被卷起的浪舌吞噬了。意识,让害怕侵袭着朦胧的心。我困倦,却贪婪的看着轮流进来守护的,亲爱的爸爸,妈妈,妹妹。我无力,却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深怕一松开就再也握不住。我害怕,深深的害怕,伴我在梦与醒之间徘徊。

星期五, 八月 10, 2007

不再折翼的天使

在好姐妹的引航之下,我悄悄的降落在属于妳的一个心情角落。蹑手蹑足的走进去,又蹑手蹑足的离开。我想要留下一点脚印,又犹豫着是否该留下脚印,最后我还是决定悄然的离去。

我看见了天使的忧愁,在字里行间延伸。那坚强的羽翼下,是一颗脆弱的心。

嘴爵你文字中阵阵的感伤,是那么的令人心疼。

我正为一份恬淡的幸福感到喜悦和乐;
也为我的好朋友的感怀忧伤而难受

天使,我们都希望见到,妳早日觅得属于妳的美丽人生,不再为那落花之意而黯然神伤,也不再为了生活和母亲而一脸刚毅的一肩挑起重担,而是找到可以依靠的肩膀,肆无忌惮的释放妳的娇柔脆弱。

祈愿,天使依然坚强,却将不再折翼。

今天

时间总在无声无息中,悄悄的在心间流过。安安静静的,却总不经意,为走过的路,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

回头看看,我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永恒飞行》划下了怎样的航迹?依然还是忽高忽低的,没有明确方向指标,也没有深深的刻印。有的,只是淡淡的,生活中泛起的水波,不似巨轮划过,没有壮阔的波澜,却更向蜻蜓点水,轻轻的点一下,又点一下,涟漪处处,风轻云淡却饶富生气。

潺潺流水,生生不息。

我承认,在二十几年的人生里,还不曾真正的经历什么残酷的洗炼,平淡中常常感受的是一份天幸的快乐。而今年,我依然不敢忘记在二十几年前的今天,母亲为了一个新生命的来临而煎熬难受;但是在今年这个日子里,有你相伴,欢喜悲伤的份量,都减轻了一半,在那平淡的幸福里又再增添了美丽甜蜜。

感恩于母亲的坚韧,和父亲共同给予的无私爱护。
感谢你这些日子来的容忍、体谅与相伴。

而我,会依然逍遥翱翔,在广阔的虚拟时空里,为那无垠的天地间,留下屡屡轻烟。。。。

星期三, 八月 08, 2007

承先启后 - 南方舞台

八月十八,让我们一起:
回首曾经激荡人心的文化新山,呼唤风情万种的文化未来

曾经 这里是大马现代诗曲的摇篮
歌因诗贵,诗因歌传。
曾经在这里的灯火里
一个古老的神话醒了过来,
我们牵着孩子的小手过节。
曾经 《传灯》在这里唱成文化长河,
每一盏灯都要燃烧自己。
而舞者 在此抖落一身沙尘
翩翩抚声启舞

曾经 那年的古庙端午
天父地母的节气催生了二十四节令鼓。
北方的相声艺术,
也从众星拱北的边城
激起四万千层笑浪。

回首三十年
你若错过曾经激荡人心的文化新山
我们将以八月十八的南方舞台
呼唤另一个风情万种的未来。
(上文摘自此演出的宣传卡)
  • 日期/时间: 18/8/07,星期六,8pm
  • 地点 : 新山中华公会黄树芬敬礼堂 Wisma Tiong Hwa, 8th Floor,
    8, Jalan Keris, Taman Sri Tebrau ,Johor Bahru
  • 主办单位 :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柔佛分会
  • 演出团体 : 伴调子舞蹈工作群 、陈清水舞蹈工作坊、FlexiTone A Cappela Ensemble、新山南艺华乐团、 专艺民族乐团、 相声: 苏维胜,纪庆荣

星期一, 七月 23, 2007

不称职的姐姐

小妹大专毕业了。眨眼之间,那个才刚出世的小baby现在已经是个婷婷玉立的少女,而且即将步出社会工作,学习自立了。

20年前,小妹刚出世的时候,我和大妹还兴奋的围绕在还是婴儿的她,开心又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她。那时候我们的年纪也小,家里有个小婴儿,多了一个玩伴,也多了一项新鲜的事物。看着软绵绵的小妹,深怕稍用力就弄疼了她。在成长岁月中,三姐妹经常为了各种芝麻绿豆的事情吵架斗气,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都长大了,连最小的小妹都准备踏出社会自立了。

小妹的毕业典礼,我并没有出席。只因为我忙着排练舞蹈。今早离家前的短暂早餐时间,听父母亲谈起那毕业典礼的情况。突然感觉,我并不是个称职的姐姐。对于没有出席小妹的毕业典礼,给予她毕业的祝福,有些愧疚。

很多时候,我因为练舞,而常常缺席于家里的一些活动。每每一累起来,个性上粗枝大叶的我更是会忽略了身边许多其他的事务,包括给予家人更多的关怀。也无法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与两个妹妹的互动上。这一切的一切,常常让我感到抱歉,却又一次一次的为了自己的兴趣和所谓的理想,我不得不一再的让她们失望。

也因此,我跳舞的这些年来,都在亲情和理想之间拉锯着。曾经极力的寻找平衡,却让自己更失衡。在鱼与熊掌都想兼得的情形下,总有一者会被忽略。

虽然他们并没有责怪我,且极为支持我跳舞。平常工作已经不在家,难得周末回家我又常常忙于舞蹈团的事务而很少在家。家中家务事的分担与陪伴父母亲的责任也自然的落在两个妹妹的身上。说来,我还是个不够孝顺的女儿。

对于感激,一家人虽然亲密却很含蓄,因此,我的感激也总在无言中。

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天空的当儿,我也希望两个妹妹也能勇敢的踏出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梦。

大妹已在三年前毕业了,我没有及时的将祝福说出口。今天,我想跟小妹说,大姐真诚的祝福你,在接下来的人生路上,自己走,有荆棘,不要怕,总能跨过去的,爸爸妈妈,你二姐,还有我这个不称职的大姐,其实都在支持着你。加油!

星期一, 七月 16, 2007

留白


那一片
斑斓中
的空

毫不起眼
却也惹眼

看仔细
仔细看

那里头
似单纯
却深邃

里头
藏着

一点
一点的
一点点的。。。

什么?

请用心去发掘

星期五, 七月 06, 2007

去走走

有很强烈的, 暂时离开的欲望....
想去走走, 去走走, 不要有任何的理由....就是去走....
可以吗?

星期四, 七月 05, 2007

牢言骚语

演出完成将近一个月了。

一个月, 唉, 我又再次要感叹时光的流逝。之前九个月殷殷期待, 累起来的时候, 多期望演出快点过去,好赶快放下心中这块大石头, 图个清闲。但也就那一眨眼的功夫,三场演出就演完了;才打了一个哈欠,演出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了。

这一个月, 过的很浑噩。计划在演出后要做的、该整理的、得解决的,似乎都还是一样一滩乱水。今年演出筹备的感受特别深刻且多有感慨,因此想要写些关于演出前后的点滴感受,却也迟迟无法成文,着实懊恼。

不是没有进行,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演出才完成不久, 那之前被苦苦压制的病菌终于蓄足了势、且先派了探子来作乱。陆陆续续病着,拖拖拉拉的也病了近一个月。不是什么大病,就是咳嗽伤风之类的小病小痛,加上一些这里那里的不知道什么时候造成的关节伤痛。

说是不怎么影响日常生活作息,但精神萎靡,却也使得行动力变得缓慢, 脑筋变得异常迟钝。工作进行不顺利,连自己日常兴趣做的事,也凄凄哎哎的成事不足。

药吃了好多天,西药抗生素吃了一堆; 现在又改吃些自己买的中成药。。。可身体还是这儿不对,那儿不灵;前两天才以为鼻子已经复苏,怎知今早起床又是一阵头疼,鼻子又开始闹革命。

一病, 还要让家里老妈操心。。。有机会总不忘碎碎念, 说是演出筹备让我积劳成疾。。。不过最怕最怕就是听到老妈说:看把自己搞成什么样子?别再跳舞了! 

还好,这句致命警句还未出口。想来老妈也逐渐谅解我, 这话是应该不会再说出口的。

总之身体状态不好就是厌烦,接下来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这幅身体总得要给我好好振作才是。

诶,写的都是些什么?都是一堆牢骚。怎么今天想在这里发牢骚?唉, 因为腰酸背痛了起来。。。那感冒征兆没有减缓,反儿加剧了。。。。真是的真是的。。。。我的免疫系统, 你可不可以听话点,快点醒醒啦。。。。




星期一, 七月 02, 2007

我看Sinfonia Eroica

今年的新加坡艺术节因为时间上无法配合, 错过了许多好节目, 好比如说来自英国的国际著名年轻编舞家Akhram Khan 与台湾云门舞集的林怀民合作,为世界闻名的法国芭蕾舞皇后Sylvie Guillem所编导的舞码:Sacred Monster 。这也是今年七个舞蹈节目中, 我最想看的。很可惜的是, 节目上演日期刚好碰正我自己的演出《醒着》,表我只能望而兴叹。
这样的编舞阵容是非常吸引人的。林怀民的作品,已经是亚洲现代舞的Icon, 总是让人景仰。而Akhram Khan, 一个在21岁之龄便声名大振的天才型舞蹈家,我在两年前看过他带来的一个舞蹈作品,编导手法以速度、结合现代舞元素和悠远的印度传统舞蹈元素为特点 (他是英国籍印度人),的确是令人惊叹的。所以不用说, 对他也是可是满心期待的。




可惜的是,还是得错过。最终,赶上了艺术节的最后一个舞蹈项目:来自比利时的Sinfonia Eroica. 编导是去年也带团来新演出过世界闻名的舞码Rosas的 Michele Anne De Mey。

据说,Michele Anne De Mey所带的舞蹈团, 不属于世界级的大团,但是在欧洲以至国际都是有名的小型舞蹈团, 原因在于此团对舞者的素质要求相当的严谨,编导手法也相当的大胆创新。

去年, 观赏过了很多人称颂的Rosas, 坦白说,我不喜欢。也许是期望太高,失望越大。整个节目看下来, 我只觉得很累。枝节多,结构松散,很多段落拖拉冗长却又空洞,没有抓住表达重点,看得我昏昏欲睡。

不知道是不是我层次不够,总之,人人赞颂的作品, 我却实在看不出哪里好,而一同出席演出的几个朋友都有同感。唯一看到令我们为之敬佩的是, 舞蹈员的耐力,连续一个半小时在台上不停的跳,脸不红气不喘,还一副从容的模样,这样的耐力,真的是很令人佩服的,也由此可见,平时的训练有素。

今年他们带来了Sinfonia Eroica。进场前,我不曾去深究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演出, 不知道舞蹈内容,更连谁是编导是哪个团我都没有去搞清楚,在完全没有概念的情形下,没有特别的期待,我轻松的进场,希望空洞的心可以装些什么出来。

这样看演出, 好处就是不会被事先的一些期待和固定印象影响了判断。总算, 那么看法也看出了一些兴味儿。

首先, 我喜欢他们把所有的側幕都给拆除的做法, 露出了所有在布幕后观众原本看不见的情景, 舞台空间被扩大了,布幕内的装置成了舞台的一部分,也很符合舞台的场景设计:象个废置的工厂, 又象一个荒废的旷地游乐场。

再来, 舞蹈员是很随性在舞台上, 以最生活的肢体语言, 开始带领观众进入舞蹈。没有太多的技巧炫耀,没有现代舞台步,从幽默趣剧开始,循序渐进。

舞蹈要表达的, 是很简单的一个主题, 就是年轻男女之间在暧昧不定时期的交往情景, 主题简单明了, 洋溢着青春甜蜜和快乐却又忧郁的气息。多段精彩双人舞,再jam进群舞,而后又分成几个不同组合的舞蹈,简单、分明。舞者间互动颇多,即兴的互动有着相当的火花,而从一个互动埋下伏线带进另一个互动,再衔接方面,作得相当漂亮而顺畅。相比看Rosas时, 这一次, 比较能清楚的看到了每一个段落和段落间那衔接的胡度,线条上的顺畅。突然有些开窍,看出了编导的功力果然令人赞叹。是我的层次有所提升了? 呵, 也许经过一年的学习后, 是稍微开了点窍吧。

只是, 前半部描述暧昧不明的求爱阶段,拉的太长了,而因此在动作设计一再重复,没有变化,让许多的段落显得多余,似乎没有这个必要。而台上的一些装置, 比如那个有一个铀轮可供人从上端顺着绳索滑下的绳子,并没有被好好利用到。。。有点浪费,也变成有些多余。

正当我看得快要打磕睡时, 终于进入高潮,台上的求爱男女们终于玩的不够过瘾,开始玩起水来了, 只见他们从后台搬出一桶桶的水,就放肆的在台上泼洒,把整个舞台弄成一个水上乐园,再藉着水的湿滑,很多动作都以滑行完成,又别有一番风景。只见男男女女的舞者湿透了全身,尽情的在舞台上与水共舞, 又更似在戏水,而且在如此危险的情境下, 还能再展现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肢体配合水,在视觉上带出了美感和欢愉,观众看得也不禁为之神往。

还是和去年一样, 我佩服于舞者门的耐力, 因为从头到尾, 没有中场休息, 没有换人, 都是同一批舞者, 不断的在台上跳,看似轻松的动作其实极为消耗体力。基本上,这是一场没有太多惊喜,也没有太多惊叹,但是轻松好玩的演出。虽然我还是没有被太大的感动到, 不过起码, 比起去年看Rosas, 在编导技巧上, 看出了一点点端倪和瞄头, 也看得轻松喜悦, 没有失望。

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

星期二, 六月 26, 2007

《丁亥年九五叟沈慕羽翰墨展》


应了为《醒着》演出不计较酬劳时间而跨刀协助的书法家林清忠先生的邀请,我在上个星期六,6月23日, 出席了这项弘扬书法文化的活动《丁亥年九五叟沈慕羽翰墨展》- 筹募沈慕羽书法文物馆基金,为展览的开幕式担任司仪。

我虽然不懂书法,对于沈老的书法, 却是慕名已久,对于老人家一生献身华教献身社会,至今仍不言休,我更深感敬仰钦佩。因此我答应了这份工作邀请,除了是为了人情,为了能顺便去观展,也为了沈老为文化和母语教育所作的贡献表示一份小小的敬意。

只是,短短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开幕仪式,除了所展出的书法作品苍劲有力的横竖撇捺点和那浓浓的书墨味儿还算透着些文化气息之外,整个活动,其实更像权力地位的展示会。

怎么个展示法, 也不想在此赘述,各位自己想象也能想象得到。不过单看主办方部分人士的趾高气扬、对前来给予义务协助的人士颐指气使,心里就先打了个突,如此不堪的态度又岂是文化人所应持有的态度?而那些所谓的受邀嘉宾珊珊来迟,还大摇大摆,理所当然的模样,即使衣冠楚楚,也让人怀疑他带有多少诚意来为文化献力。

要不是答应下了差事,这样的场面, 我还真是呆不下去,转身走人。

任务完成一半的休息时间, 远离那批人,我才能稍得安静,欣赏欣赏沈老的墨宝。其中一幅我个人非常喜欢的, 是大大的两个字: 浩气

我不会鉴赏书法,可这两个字写来,充满着那生生浩气,凛然于天。是有浩气之士方得有如此笔法。沈老在现场的致辞中也提到,书法是由心而发的,所以字的形象透露了写者的性格特性,看字如见人。一个有正气的人,字的一笔一划中,那股正气将穿透纸张,呈现在观者眼前。

浩气!试问还有多少人存有凛然浩气?看看吧,现场充斥的,只有阿谀献媚之气、跋邑嚣张之气,何来浩气?

这一幅字,显然是一个讽刺。对现场状况的讽刺。

无论如何, 没有这批人为了各种原因而向文化艺术靠拢,基本上,文化艺术也得不到生存空间。也因为有这批人,真正有心维护文化传统的人才得到助力,继续维护和弘扬的工作。

所以, 我还是不该批评太多的,而是应该去适应,去接受。
*************************************************************************************

星期四, 六月 21, 2007

有感而发 ~~ 创作臆想

时不时总会遇到一些朋友说: 现代舞? 是很艺术的那种? 哦, 我看不懂....艺术, 我不懂。。。
也有遇过朋友问: 那在跳什么? 什么意思?

其实, 很多时候, 艺术这事, 我也不懂。。。不过, 观赏了那么多年的演出, 大大小小, 戏剧、舞蹈、音乐、艺术多媒体结合等等等。。。。我自己对观赏表演艺术倒有了一套想法:

观赏当代表演艺术创作其实是很自由的。。。。创作者本身进行第一层创作。。。。然后由表演者来诠饰,表演者难免会加入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表演方式,又进行第二轮创作。。。呈现在观众眼前,观众在观赏时,吸收表演者传达的讯息,配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消化,其实也在进行第三轮创作。。。所以每个观众在看同一个演出时,可能接收到的讯息都不尽相同。。。如果观众在观赏完了以后, 又再进行交流、对话, 不管是观众与观众之间, 还是演员和观众之间, 编导和观众之间, 臆想可能又再进一步。。。。第四、第五轮的创作再不经意间,悄悄进行。。。。

这就是当代艺术的可爱之处。。。而当中没有对错,即使你所看到的想到的跟原创者最初的概念有所不同,也没什么不对。。。创作通过原创者(编舞家,作曲家,导演等) --》 表演者(舞者,演员,演奏者) --》 观众, 一层传一层,创作一层层推进,创作的臆想才能无限扩大,也有无限可能。。。。

这就是艺术的美丽醉人之处。。。。

嗯,突然有感而发。。。纯属个人愚见,顺便跟大家分享。。。。

星期五, 六月 15, 2007

真的能拼吗?

连续几天,收到了不少类似这样的消息:

十万火急拼治安签名运动
新山五帮会馆定于6月16日2点,在新山中华大厦举行“十万火急拼治安”大集会,准备发动十万人签名,向柔州总警长请愿。请参与,也把这讯息传出去给你们所认识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受害者是不是我们最亲爱的人,请踊跃参与!
(这儿可以打印 签名表格: 来自发起单位新山中华公会。 表格可复印。签完后才交上去给中华公会也可以。截止日期是6月24日)

除了以上的签名运动,手机简讯也传来呼吁, 要求一人一通电话打去给总警长,给社会领袖,甚至到柔佛州务大臣的官邸参与和平示威, 用全民力量为治安败坏抗议。

新山为了治安问题,又再次沸腾了起来。这一次, 是就前几天的抢劫轮奸案,而引发的热烈的声讨浪潮。

只是, 这样的沸腾能持续多久?有用吗?

说实在的, 大马的群众为了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治安败坏问题,进行了多少次类似的活动和抗议?从拉曼生利建业被打抢身亡而发起的网上十万人签名抗议, 到现在那对不幸情侣被殴打轮奸惨剧....到底成效会有多大? 难道一次次因为案件再次的发生,一再重复, 我们又在进行类似的活动?
然后当热潮退了..事件冷却了, 又不了了之?

这样的不健康的循环...其实对改变现在新山治安的情况似乎没有太大的助意...

只是, 这样的活动,还是有必要的,尤其如果由社会领袖来率领,也许,能在签名之外作点什么...我只希望活动当局不要只是发起签名,呈交上去,就算了...是不是,除了这些,我们还能作些别的?希望社会领导人是在妥善计划下,发起这次运动,并且能提出更具体的方法,更有效的和警方跟政府当局对话,真正作到打击罪案.....

而除了现实社会的抗议声浪, 大马的中文博客们,是不是除了常集合起来进行友谊聚会,联络感情,吃喝交流之外,也能作些什么配合的行动,集合这股不容忽视的网络力量, 去支持这个号召?

星期四, 六月 14, 2007

落幕

终于,落幕了。

九个月,没有停歇
九个月,接踵而来的问题,分歧的意见成了火山溶浆,几乎令人抓狂
九个月,每每在承受不住时,放弃的念头都在脑际盘旋
九个月,还是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并肩把问题依依解决
九个月,没有周末,没有所谓的下班时光
九个月,排练、排练、再排练

九个月分秒必争的努力,终于,在满心期待下,又忐忑不安里,完成了。未必达到了十全十美, 但, 我满足了。

“看完演出后,当我走出剧场时,心是哀伤的”
“舞台成了社会缩影,现实被浓缩在舞台上,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那一段,是那么的令人动容,真的被感动了”
“嗯,还好,搞笑的段落,诙谐讽刺,印象深刻”
“某些段落,太冗长了点, 精简一点,会更好”
“原来你们可以那么不一样”
“书法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了心灵的恬静自在,深深禅意”
“看不懂”
“嗯,有些方面不知道在表达什么”
“表达的太白,太直接了,限制了想象空间”
“结构松散,枝节太多”
“艺术形式的确多元, 可惜,在连接方面,和融合方面作的还是不足, 多元艺术之间擦不出亮眼的火花”

无论是正面的、负面的,只要是用心的观赏、诚意的评点,都是我们等待接收的成果。掌声,是鼓舞;评点,是指教。

筹备其间,放弃,总是在心的某个角落里呆着,在最艰辛的时候出现将坚毅捣乱。
但是,顺利完成后的喜悦欣慰,观众肯定的眼神,再再让眼泪决堤,把过去的郁闷一并冲走。心里的重量,消失了,那一份热忱,似乎又再次燃烧。

落幕时,大家抛开了歧见,相视而笑
落幕时,给彼此一个最真诚的熊抱,是感谢,是鼓励,是共同分享喜悦。
落幕了,曲终人散后,把西瓜往舞台地板上一砸,四分五裂,大家不顾形象的将瓜肉一把抓,开怀大吃。

甜美清凉的瓜肉,沁人心脾。始终,都是走在同一条路上的同伴,为了开垦,一起跨过了多少荆棘?在剧场里没有隔夜仇,之前的火爆场面现在都成了大家相互调侃的话题。说来,争执都是希望能把演出作到最好,为了将演出顺利完成而已。

落幕的那一夜,没有空虚失落,只有,畅怀的笑语。

那一夜,满满的感激和快乐,成为了,另一个美丽回忆。


记:写在完成演出后的那一夜
《醒着-本地艺术·本土创作》首演于2007年6月9日,落幕于是2007年6月10日

星期四, 五月 24, 2007

嘿,借个筛子来

嘿,
借个筛子来
筛一筛

筛掉
过份的自我
筛掉
无聊的期望
筛掉
无尽的要求
筛掉
贪婪的苛索
筛掉
所有破坏性杂质


一筛
筛一筛
仅留下
那晶莹剔透的
纯 •

·
·
·
·
·
·
给你

星期五, 五月 18, 2007

追忆•红楼黛玉•逝

************************************************************************************



前几天,因为一些事情,而引发了想要知道关于林黛玉的个性多一点的念头,所以便在网络上搜寻起对于林妹妹的品评。

世事却也往往那么凑巧,我才把找到的资料贴在部落格不久,昨日就在报章上读到 “林黛玉”病逝的新闻,实在不胜唏嘘。

我说的, 是在二十年前掀起红楼梦浪潮的经典连续剧 《红楼梦》里,扮演林黛玉的中国女演员 – 陈晓旭。不久前,才惊爆她与丈夫舍下亿万身家,剃度出家的消息。那时候,对于她的这个很突然的举动,引起了各方的猜测和众说纷纭。基本上,我也没有去跟进有关的八卦。出家与否,是她个人在信仰上,在人生旅途中的选择,与旁人何干呢?

只是没想到,再次看到关于她的消息时,却是林妹妹已经因乳癌而香消玉陨。的确有些震惊。

对于陈晓旭, 其实了解不多,却至今对她印象异常的深刻,想到林黛玉时,脑海里很自然浮现的就是她在剧中的扮像,虽然在看过《红楼梦》以后,也再没有在其他的影视作品中看见过她纤弱的身影。据说,因为所扮演的林黛玉实在太过深入民心,她那林妹妹的病态美、娇嗔、多愁善感、知性又感性,骄傲又自卑却又才华出众,惹人怜惜的形象,早已深植在许多观众的心中,挥之不去。也因此,她无法走出林黛玉的身影,限制了她的演绎空间。而红楼梦中一众演员,也经历着相同的命运,演绎生涯,因为一出脍炙人口的连续剧而达到颠峰,却也因为同一部作品,而从此停滞不前。是幸运仰或不幸?

只是, 一生能够拥有过那么令人难忘的角色,甚至真人与角色已划上等号的,又有几人?虽然只此一个作品,却已将那份艺术光辉发挥到淋漓尽致。我相信在陈晓旭此生的艺术生涯里,应该也再无遗憾。

当年红楼梦在新加坡电视台热播的时候,其实我年纪应该还蛮小的。可是自小,林黛玉这个名字就在我耳边萦绕。因此,从一无所知,到知道《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到略知林妹妹的悲剧故事,那巧笑倩兮、顾盼生怜的娇弱身影,再再的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而林黛玉这个名字,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日后对文学领域的兴趣。

所以,当年,我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跟着家人,一起陪着剧里的林妹妹走入了那封建专制的大观园、走进与宝哥哥 (贾宝玉)和宝姐姐 (薛宝钗)之间既单纯又复杂三角恋情中,一步一趋的走向悲愤的命运。

大观园里各色各样人物的风采多姿、俊秀娇美,是那么的令人目眩神驰,十二金钗的活色生香,总是看得人眼花缭乱。林黛玉的孤高、冷傲、自怜、直率,空灵的气质更显得与那大观园之隔隔不入,却又那么的独特而引人注目。

事隔多年,我早已不记得那电视剧中的剧情了。但黛玉的自傲自怜自吟自叹绝望葬花儿的悲苦、宝玉的唇红齿白多情深情却不由自主、宝钗的雍容华贵世故圆滑却落得空闺寂寞、还有那凤姐儿的精明强干阴险弄权终得恶果,依然历历在目。。。

红楼梦,写在两百多年前。林妹妹·晓旭的风华绝代发生在二十年前。
而今,红楼梦已醒?还是,依然在这俗世中继续循环着未结的梦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一章:

记得,我认识“晓”和“旭”这两个字,也多亏了陈晓旭的声名大振。让我不但认识了红楼梦、林黛玉,也让当时年纪小的我学会了两个生字新词,并从此牢记。看电视不一定浪费时间,反而也能长知识,这就是实例。而为什么我就会记得成长中这么庄小事儿?呵,人的记忆,有时候,是很奇怪玄妙的。。。


字典解析:

晓 :xiao,本义:天明,今专指天刚亮

旭 :xù,初出的太阳,晨曦

星期三, 五月 16, 2007

寻·黛玉

************************************************************************************

林妹妹黛玉, 究竟是何等样人?

我曾经看过原著,白话简读版。当时年纪很小,好不容易的只看完了一半,就看不下去,毕竟,文学基础浅薄,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刻的含意 、 体会文学之美。会去读,是冲着自小与这位 “神仙般的妹妹”一丁点儿的渊源。

今日,不意竟有想要多知道一点的想欲。。。。

~~~~~~~~~~~~~~~~~~~~~~~~~~~~~~~~~~~~~~~~~~~~~~~~~~~~~~~~~~~~~~~~~~

关键词:病态美 自尊 自卑 多愁善感 小心眼 坦诚 真爱 叛逆 悲剧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潇湘妃子是根据她住的屋子命的名。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评说】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是叛逆者,一个是卫道者。有的人看见这首诗中同时写了林、薛二人,以为找到了“钗黛合一”的证据,这是错误的。矛盾着的双方既然互为依存,为什么不可以在一首诗中并提林薛这两个在思想倾向上彼此对立的人物,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抑扬褒贬呢?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新时期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势,然而对林黛玉而言,似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厄运,尤其是在年青人中,黛不如钗的论调又相当流行,甚至径直以“讨嫌”来目黛玉了。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

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 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脂砚斋在批这一段时道: “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

“天性”云云,就是指这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的伤害着别人。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的却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所以脂砚斋才郑重指出“从骨中一写”。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第22回)

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他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三、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黛玉的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然而还应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

在大观园里,她似乎只有与薛宝钗结怨太深了,那是因为她曾一度将宝钗当自己的情敌。但正是她们后来又“互剖金兰语”,结成“金兰契”,谱成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宝钗善意的批评所感动了,深情地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 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于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她向宝钗说的一番话,就如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说明她往日所以容不得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所以听不得别人赞宝钗,是因为他始终以为宝钗“心里藏奸”。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位少女自尊得有点偏执的内心世界,又变得虚怀若谷、率真坦诚了。

四、追求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

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贾宝玉,对纯洁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林黛玉执著地追求爱情,但是当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真正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反而要嗔怪他。第一次,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她“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贾宝玉趁机向她表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却气得“带腮脸儿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还学了这些混帐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妈去。”

第二次,贾宝玉又借《西厢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一句话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再次向林黛玉表示爱情。而林黛玉呢,“登时撂下脸来”哭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看了混帐书,还学了这,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爷们解闷的。”并且立即“往外走”。

林黛玉这些言行又是多么的矛盾呀!她天天缠着贾宝玉,为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日夜受着痛苦的煎熬,弄了一身的病。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摆出一个贵族小姐的架式,把内心也认为是“好文章”的《西厢记》,斥之为“淫词艳曲”、“混帐书”,并不惜搬出贾宝玉最害怕的紧箍咒——贾政的权威来压贾宝玉,这不是太“乖张”了吗?

其实不然,贾宝玉是贵族公子,身上多少沾染了贵族的坏习气,林黛玉没有看到他的真心以前,是保持着警惕性的。林黛玉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式的表达爱情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 贾宝玉在林黛玉真挚爱情熏陶下,不公仅在史湘云面前称赞林黛玉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且勇敢地对林黛玉献上他的心,并送上定情的信物——两条旧手娟。这时林黛玉已经确证贾宝玉对她是真爱,从此以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口角,林黛玉对薛宝钗、史湘云的讥讽也少多了。

五、正确看待林黛玉的悲剧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

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事实是确实有一团不祥的乌云笼罩在宝黛爱情上空,而乌云的制作者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贾母对此早已关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宝玉的妾的候选人,贾母就选中了晴雯,并把晴雯给了宝玉当丫头,说:“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别的丫头“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贾母对宝玉的妾尚且这样用心,对他妻子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

林黛玉的小心眼儿,尖齿利牙,得罪了周围好多人,失去了友军。除了宝玉和贴身丫头紫鹃之外,贾府上下没有人关心她,也没有谁替她着想。她还处处不饶人,别人不敢说的话,她偏说。如宝玉和袭人的暧昧关系,大观园中无人不知,但谁也怕捅破这层纸,只有黛玉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她的性格孤傲,如他对王夫人的心腹、怡红院中的内奸,竟一点也不顾忌,直率的惊人。封建蒙昧主义最野蛮的地方,往往对人的个性施以暴虐和残害,人性发展加以束缚。在这里,真实的个性存在本身就是叛逆。 曾经一度视黛玉为掌上明珠的贾母,在意识到黛玉的心事后,明确表示不能将她许配给宝玉,并在薛林两人比较后明显倾向于薛宝钗。

王熙凤在贾母的态度明朗后,便使出了“偷梁换柱”之计,对宝玉说给他娶林妹妹而实际上给他娶的是薛宝钗。“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在绝望中一病不起,临终前在绝望悲愤之中,焚烧了象征着她与宝玉纯洁爱情的诗帕和记载着她心声的诗稿。

可见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看曹雪芹写黛玉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恐怕首先是指宝黛爱情的悲剧;其次是指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而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之悲了。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她对贾宝玉说:“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

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


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却又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   

由于黛玉心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但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

我们实应改变“林黛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的偏见。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 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

《葬花辞》,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

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   

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然而,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

在《五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竞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

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像的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所有才女。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焰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

诗,前已叙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她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脂砚斋说:“这是第一次还泪。”此后,“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质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林黛玉在贾宝玉眼中美若神仙似的,但要知林黛玉的外形美是如捧心西子那样的病态美;她自尊性很强,其实是以自尊掩饰自卑;她经常表现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后有坦诚;她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似的求爱的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是想的光芒。  

以上全是转载自 百度百科

星期一, 五月 14, 2007

不知就里的批评

***********************************************************************************************

星期天,连排之时,倩被人批评说不够积极。只因为在我们舞者都各就各位,准备开始连排的时候,她仍然坐着,在处理一些票务和行政上的工作。批评的那人,不知就里,看见她仍未起身准备,就这么说了一句。

或许是说者无意。但,听者却有心呀。倩在事后告诉了我,我知道她没有生气,却有些耿耿于怀。这样的一句批评,有意还是无心都好,多多少少都伤及了听者的感受。

如果换作是我,也会吧。

我们都是业余的舞蹈爱好者。整个团体里,除了老师,根本没有一个人是全职在搞舞团,或全职的舞者。我们都只是很单纯的,就凭着那份热爱,和一股不知哪里来的信念和坚持,把舞蹈团撑起至今。周日,大家都跟别人一样,为三餐奔波。周休的两日,都贡献在舞蹈的排练上。除了练舞,我们还必须分担整个团的运作工作,从行政,财务,制作,到大大小小琐碎的事务,到演出的台前幕后,几乎不一手包办。而这些除了练舞以外,各自负责的工作项目,我们还必须自己安排时间去完成,毕竟周休的两天,时间也有限。有限的人力、有限的精神体力、有限的时间,使得繁重的负担和压力,绝不比正业来的轻。

很多时候,也因此,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生活里的事务:如和家人朋友悠闲度周末的时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等等。甚至有者还面对家人与伴侣严重不满而起冲突的问题。

这些,三言两语,写也写不来,也绝非旁人所能体会谅解。哪怕是身边最亲密的人也未必能谅解。当然,也不需要到处向别人述说,观众更没有这个义务去知道我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观众只需要关心,在台上,我们呈现了什么?好不好看?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就够了。

可是,对于不知就里的批评,对不起,请恕我也无法去接受和谅解。当她还没有看到事务的全貌,没有去了解倩为什么还不去准备舞蹈的排演而是在空档里争取时间处理手头上未完成的工作的时候,就作出这样的批评,我想,这是有欠公平和不正确的。

走这条路,作那样的一些小小牺牲,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生活上,我们必须要自己去调适、寻找平衡。所以,我们不可能去抱怨别人不谅解。

但是,我们其实也只是普通的人,我们也有情绪,精力和能力也有所限制,我们也会累。我们不求全盘的谅解,但只求多一些更实际的支持,和鼓励。那,已经是最大的安慰和肯定了。

面对到这样的情形,我也只能说,我们要先扪心自问,如果问心无愧,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就好。别人要怎么说,由她吧。不应该为此而打击了信心。没了信心,我们根本不可能去把演出作好。

而从这段小插曲里,也让我警惕自己,在批评之前,要先了解事情的全盘面貌,作了判断才下结论批评。这点,我也还要多多的学习,与大家共勉之。

周末醒着

周末完成了一次街头的宣传兜售门票的分组活动、两场预演, 一场连排和一场异常冷清的记者招待会。

挨家挨户、在街头的去宣传和售票?我不知道其他的文化团体有没有人像我们伴调子这样作宣传,作推广? 有些人不明白, 我们干嘛要那么辛苦?自找苦吃?没办法,很多时候, 新山的大多观众比较被动,不亲自上门请观众入场,那可以想象的就是,我们的演出票房会是何其的惨淡,将近一年的心血,也将会白费。连国际大导演蔡明亮都可以放下身段,在吉隆坡的街头兜售自己的最新电影《黑眼圈》的戏票,我们区区伴调子,又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虽然效果不大,但是,总能把消息散布出去。

辛苦吗?辛苦,可是要走这条路,就要预了这样的付出,没得抱怨。

预演在新山的City Square进行。反应怎么样? 人潮是有的,毕竟是一间大型购物商场。我们没有做现场调查, 不知道观众们看了我们的预演之后,有什么评价?老妈就是一句话:看不懂! 票照样卖得不好,询问的人倒不少。推广,不求别人立刻就接受我们,只求大家在接触过后,愿意更进一步的探索。

而过程中,是享受的。其实,跳舞,不外如此,简单,干脆。在跳跃中,我不需去想太多生活里的烦恼。为准确表达所要表达的情绪,我努力搜索生活记忆里的相似片段,去回想,去再一次体会。此外,在整个预演中,新团员因为也被分配负责各种工作,参与感加强了,团员间的默契和士气总是高昂的,这种体会是愉快的。希望这样的士气精神,能在接下来仅剩的数周工作周维持下去,使演出的筹备工作能更有效率的进行,演出能在团队最大的努力下,更顺利的完成。

这些小细节,是演出者在投入以后所得到最直接的内心满足感。与来自外界的回应无犹。表演艺术的魅力就在这里。所以为什么从事表演的人,总是那么的情绪化,而又那么的沉醉于其中。

早上的街头宣传加上下午的两场预演下来,已经累极。

第二天,是连排 – 模拟正式演出的流程,首要解决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技术和配合的问题。早上9点开始,一步一步来, 问题一个一个显现,连排后是一连串的问题检讨、和解决方案。直到下午3点,方始得闲来一顿匆忙的午餐。

四点中,记者会。可怜,竟然只有一家报馆的记者 – 星洲日报的文化田记者,金兰遵守承诺到访。

金兰一向都很支持本地的文化艺术发展,是个绝对称职的文化线记者。伴调子这些年来,她都非常的支持,每次的邀约,她都爽快答应出席,也很积极的为我们争取版位。说来,非常非常的感谢她。

其实说实在,其他许多的记者朋友,也都相当的支持本地的文化团体。只是很多时候,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新闻的版位并非记者所能掌控,采访会否被采纳和刊登,还取决于报馆管理层的办报方针。而本地的媒体,始终还是把重点着力与政治经济,而人文方面的课题则相对的不那么看重,因此,很多时候,小演出小团体都会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是一个大环境现象,是无奈也无力。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意。

接下来,着力点又要回到节目的排练中。体力和脑力在这一年内都近乎透支。。。。累?嗯,当然会。。。但我坚信自己的坚持,是有价值的。

星期四, 五月 10, 2007

向日葵

******************************************************************************



前几日, 心情掉进了蓝色里,郁闷的快要窒息。

结果, 在商场买了要买的东西后,我决定给自己买花。而且,我要买一朵开的阳光灿烂的向日葵。

呵, 女人都爱花吧?起码我是的。一向来,都很喜欢向日葵,总觉得,那黄色的花朵总朝着阳光开的大大的,好似笑得很开怀的样子。

记忆中,所收过的花束里,以娇艳的玫瑰居多,偶有淡雅清新的百合,还收过一束很特别的紫蓝色牡丹花,那还是一次演出后, 一位朋友特意献上的祝贺。而向日葵,却甚少收到。唯一收过的一次,也是另一友人在某场演出完满结束时,献上的祝贺。

向日葵呢!那时候可乐坏了。小心翼翼的抱着那束花儿,当宝贝似的。

这太阳花儿, 总能轻易让我开怀。这种感觉,深深的刻印心底。与其等人送那么可遇不可求,而郁闷的情绪总要靠自己打救,我决定送一朵给自己。我想象,放一朵在房里, 仿佛把阳光和笑意都带进室内,照耀的一室生辉,朝气蓬勃。

带回家里,找了个高瘦的杯子,盛了水,就把花儿插在杯子里。这几天早晨醒来,一睁眼就看到花儿高高的立在书桌上对我微笑,心里头有种小小的喜悦满足。

是乐了吗?嗯,起码,看到那努力朝着阳光的方向绽开的花朵,那蓬勃而无所畏惧的生命,时刻提醒着我,转个身,就能面对阳光了。

向日葵,在我蓝色心湖里,洒下了金黄色的光辉。

星期日, 五月 06, 2007

《醒着》 户外预演 (2) - 12-5-07 City Square


为免混淆, 我要强调,这是预演, 并非正式公演, 所以是免费的。 要知道正式公演 (6月9日及 10日, 8pm, JOTIC, JB)的详情, 到 醒着, 你是否真正的醒着 看看。

预演详情:

预演项目: 醒着 - 本地艺术·本土创作

日期 : 12-5-07, 星期六

时间 : 第一场 - 下午2.30
第二场 - 下午 5.30

地点 :柔佛新山City Square 1 楼中央舞台

有什么好看:

环节一 - 舞者是如何被训练, 才能在台上展现各种跳跃、旋转、劈腿。。。等优美的肢体动作? 通过有系统的基本功训练, 不停的重复练习,才能成就一个站在舞台上的舞者。这个环节, 我们将让观众看一看, 平日舞者在进行基本训练时的组合动作, 分享训练的小点滴。

环节二 - 《醒着》 舞蹈段落呈现:
1. 我爱扫地 - 儿童舞蹈
2. 丑· 臭 - 男独舞
3. 不要 - 双人舞
4. 花画花 - 双人独舞

伴调子会进行户外预演,是希望,我们主动走如人群,能让群众更直接的接触到文化艺术的美好,和对心灵成长的帮助;也了解到,艺术,并非想象中的高高在上,而事实上艺术创作,来自生活,生活本身,处处皆艺术。

同时,我们也希望,引领群众走入剧场。因此, 我们希望群众踊跃的出席我们这个预演,在您断言“看不懂”之前,请给自己一个尝试新事物的机会。现场也可索票及询问有关演出和伴调子的详情。

欢迎记者朋友到场进行活动报导、采访。媒体的力量绝对是本地表演艺术成长的助力。




星期五, 四月 27, 2007

醒着: 你是否真正的醒着?

本地艺术 。 本土创作


《醒着》

9/06/07, 10/06/07, 8pm, 新山 JOTIC


伴调子,以 舞 、戏 、吟唱 、 书法 、 摄影、短片, 艺术多元素的融合,希望叩开您的心门,与您进行一场心灵深处的交流对话。


从扫地开始。。。。
从孩子的眼睛。。。
从花开。。。

走进血染缸。。。
走进梦里。。。。
走进恐惧。。。

回到清静自然。。。
回到扫地。。。
回到 “人”。。。


“醒着” 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感, 是要对周遭的人、物持有知足与拥惜。醒着、醒着,省着、省着, 这也是主题所要探讨的观念。

我们用多少时间去追求外在的物质?又用多少时间来寻问自身的价值?要相信什么。。。会害怕的是。。。去哪里可寻得清净?


演出详情:

日期/时间: 9/06/07,星期六,8 pm ; 10/06/07,星期天, 2 pm (VIP), 8 pm

地点 : 新山 JOTIC 5th Floor Auditorium (Fridays 西餐厅楼上,新山法院后面)

联合呈现: 伴调子舞蹈工作群、柔佛摄影学会、书法家林清忠及陈振宗、舞蹈工作者蔡运贤及林碧莉


索票:

热线电话 :012-7020585 (皇后花园区: 郑桂秋)/ 012-7020438 (柔佛再也区:李明倩)/ 016-7111613 (新山区:纪维雄)/ 012-7212318 (古来区:周秀通)

地点:大众书局 (城中坊购物商场)
Harris 书局 (佳士阁地不佬购物商城)
新山宽柔中学课外活动处
古来 IOI Mall, #G67, Ricco 皮革店

**********************************************************************************

虽然, 我很怀疑,在我这个少人问津的部落格里宣传,效用有多大,但是,有多一个宣传管道就多一个。希望路过的朋友,能够帮忙口耳相传,把消息传开去,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也不如帮我个忙,在贵格里也提一提,宣传一下。。。那文化沙漠要变成绿洲, 要靠大家的携手同心努力灌溉,感激不尽!

当然, 要索票, 你也可以联络我: pheonixjl@yahoo.com





星期四, 四月 26, 2007

我忙着 。。。。 醒着。。。


如果你问我, 最近在忙什么? 最近都不看电影了吗? 最近有没有看什么好书? 最近在听什么好歌没有? 最近去哪里喝茶吗? 最近.... 最近.... 最近...

最近, 很忙, 很忙, 很忙.... 我没有时间看电影, 还是抽出了一点点时间看了一点点电影, 最近看的一部是很暴力美学的 <300> ; 没有心情静下来看书, 因为我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 不过我还是尽力逼自己不要离开文字太遥远, 所以我用很慢很慢很慢的速度在读着<达赖喇嘛的人生智慧3-工作更快乐> 、法国小女孩帝比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们> 、郭沫若的文集 <漂流三部曲> ; 我没有闲情去感受什么音乐, 不过雷光夏的<脸颊贴紧月球> 常在CD机里吟唱, 希望在梦里我也可以贴近月球。

不过, 我最近真的很忙, 忙什么?忙着谈谈情、说说爱、跳跳舞、写写字、打打电脑。。。。忙着让自己 --




<醒着> 本地艺术.本土创作 - 7/4/07 的第一场宣传预演 :


Go to ImageShack® to Create your own Slideshow

星期二, 四月 24, 2007

同性相吸

真是巧合,昨天还在星洲日报的星洲广场内读到两篇关于同性恋的文章 ,今天就在巴士车上遇到了一对年轻的蕾丝边情侣。

我怎么知道呢?本来其中一个较另类的打扮已经很能引起别人注目的眼光,在那么拥挤的巴士车上,她们不但一点也不忌讳不忸怩作态,还时不时的搂腰相拥、交头接耳、甜蜜耳语,无视于旁人的批判眼光与窃窃评论,大方的令人恻目。而她们身边站着一位中年男士,反而一幅不知所措,全身不自在,不知眼睛要往哪里看、手脚要往哪里摆的表情,使得整个画面变得很滑稽。
且先不论她们那么样的当众亲密的举动是否有违咱们社会的道德规范,我倒是很好奇,她们为什么可以如此大方、毫不掩饰的表现出她们的“不正常”的性取向?

也许,是因为她们年轻吧。初生牛犊总是不怕虎的,管他什么社会道德伦理、什么正常不正常,先爱了再说,而爱,就是这样轰轰烈烈炽热燃烧,管他什么异样的眼光,什么窃窃私语。也也许,她们其实也处在摸索的阶段,对爱情,对性这回事,都还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里。 而那一切的举动也并没有旁边的闲人如我所想象的复杂。

而我如此的注意这一对恋人的举动, 是否也意味着, 除了好奇与八卦心态, 我对同性恋或多或少也有着一些排斥与歧视?

纵观,身边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同性恋的朋友。虽然说我们的社会风气已经渐渐开放,人们的思想也不如从前那么的封建古板,对同性恋的舆论也不再那么严厉苛刻,但是他们还是爱的痛苦,爱的没有安全感。为了不让家人失望难过,也因为种种社会套予的道德枷锁,而不得将真正的自己很好的隐藏在那社会规范之中,有很多也因为自己有别于一般人,更是无法寻找到自我认同。尤其是成年人,为了维护自己辛苦建立的社会形象,和去附和社会赋予的既定运作形式,而更是担心棋错一着全盘皆输。

我从来不会太抗拒这些朋友,只要她们的对象不是我,就可以了。我也从来不认为,他们有什么罪大恶极。他们只是有着跟别人不一样的选择而已。而他们的不正常,也只是因为,我们的世界不知在什么时候起,就定下只有阿当配夏娃才是正统规律,因为那样才能繁衍后代。而阿当配阿郎,夏娃配娇娃,就是错误。

有没有想过,如果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定律是相反的,那么今天,雌雄交配,就是一种错,千万个不该?

而如今医学昌明,许多研究已经显示,造成同性恋很大的原因来自生理基因的错位发展。也就是说,同性倾向,其实是与身俱来的,改变不了的事实,起码现今的医学应该还没有能力去改变。而这与身俱来的特征对承接者而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们没有机会作出选择,没有机会向造物者上诉,而必须全盘去接受这样的安排,却要遭受排斥,被斥责、被歧视,其实是多么的无辜?

既然如此,那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是否应该以一种平常心,宽容的,去接受他们,去尊重他们,让他们也拥有爱的权利,爱的尊严?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


相关阅读 (转贴):

星洲日报-广场- 自由,等于真理? ,作者:欧阳文风

星洲广场 - 同性恋, 很自然 , 作者: 欧阳文风

星洲日报-广场- 人生错位以及生理错位,作者:温任平

一点点关于同性恋 – 百度百科

同性恋 - Wikipedia

星期二, 四月 17, 2007

独坐新加坡河畔随想

我想把那一切问号,
丢进新加坡河,
那心就会轻很多。
但我担心,
那河水会因此被污染,
那河会因此充满问号;

活在河畔的人们,
会开始生起疑惑,
怎么川流了百年,
这河却仍然有着不明白?
那, 人只有数十载,
又能明白什么?

船在河上穿梭,
向他方来客诉说着河的故事,
河的百年心事,
又有多少人真的听懂了?
但,船, 兀自在说。。。兀自在说。。。
也许有那么一天,有那么些人,
会懂。。。会懂。。。

星期四, 三月 29, 2007

让位

星期一那天早上, 在170巴士上, 发生了这么一幕:

一对情侣, 并肩坐着等待巴士开行。由于是早晨赶着上班的颠峰时刻,巴士很快就坐满了乘客,其他后来者都必须站着。这时,上来了一位少妇,手扶着腰支,吃力的走着。她穿着宽松的连身裙,腹部微微隆起,虽然不是很大,但也看的出已经怀孕数月。由于人多, 无法再向内移进,所以,很凑巧的, 少妇就站在那对情侣的座位前。 少妇还不时的捂嘴咳嗽,看来,生病了。

我坐在车厢较里头的位置,离开孕妇有段距离, 还被厚厚的人墙隔开了,却刚好视线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三人。原本以为,情侣中的男生,应该会毫不犹豫的站起身来,让位给那位少妇。第一,让位给比自己更有需要的人,是理所当然的吧; 第二,在女友面前, 表现一下自己的风度; 第三。。。让位就让位, 需要那么多理由吗?

可是呢? 我想象的理所当然的画面, 没有立刻显现。

首先, 那对情侣似乎只是毫无反应的继续坐着,头靠着头。。。嗯, 我猜想, 大概他们正闭目养神,所以, 没有看到就站正在他们面前的孕妇。再看看其他靠近孕妇的乘客,似乎, 也没有人发现, 这位处境有些窘迫的未来妈妈 (因为她的脸色不好看, 不停的捂嘴咳嗽,看来身体非常不适)很需要一个座位。
车子走的很慢, 因为有些塞车,看来五分钟的路程不知又要被耽搁多久。这对一位大腹便便的女人而言,应该会蛮难受的,而且车厢里相当的拥挤。


不久, 情侣突然坐直了身子, 但是, 依旧没有任何行动。他们开始聊天。聊着聊着,两人开始交头接耳,咬起耳朵来, 似乎在商量着什么。。。。。咬了好一阵子的耳朵, 他们还是没有人行动。
旁边其他的乘客, 也是依旧的无动于衷。。。。

我越看越有些生气, 这些人是怎么啦? 眼睛都朦了, 看不到有需要小小帮助的人吗?
那我自己呢? 我坐的很远,如果请她穿越人墙走进来,会不会更不方便呢?不管了, 我站起身来, 准备往外挪。。。

这时, 那对情侣, 又咬起耳朵来。。。然后, 就在我开始行动的时候, 那男生终于毅然站了起身,请那位身体不适的孕妇坐下。孕妇也没多说什么, 笑一笑, 示意一下, 就坐了下来。

而我刚站起来, 又得坐回去。。。嗯。。。旁边的人看我的举动有些莫名其妙,都投以询问的眼光。。。我还真有些尴尬。。。

嗯,不是要叙述这个场景, 只是想不明白,一个健全健康的人, 让个座位给面前有需要的人,还需要想那么久, 跟身边的人商量那么久才作出决定吗?我们的社会怎么了?

真的不明白。。。。

星期三, 三月 14, 2007

遇见眼泪

遇见了你的眼泪
让我有些惊讶

我说
我试着将乌云拨开
请将我从乌云里带走
你就让我
遇见了你的眼泪

湿了的眼 粼粼光影
闪烁的反射里
温度
悄悄流转。。。

--- ---- ---- ---- ---- ---- ---- ---- ----

雨后的夜
只有一颗星星
安静的守望。。。

*********************************************************************************

我只是, 想记录下一些什么, 在3月13日,雨后的夜里。。。

正月二十一, 柔佛古庙众神出游

上个星期六, 农历正月二十一, 又是一年一度柔佛古庙的众神出游的大日子。

每年的这一天, 新山的五帮会馆 – 潮洲八邑会馆、福建会馆、客家公会、广肇会馆及琼洲会馆,都会汇集起来, 联合新山中华公会、柔佛古庙理事会,一起筹备众神出游的事宜,延续了祖宗们百年前南来时互相扶持,团结捍卫自身文化的精神。

柔佛古庙建庙已经百多年了。 庙宇建成后, 庙里供俸的五尊地方神明: 赵大元帅、华光大帝、感天大帝、洪天大帝和元天上帝,就一直守护着新山的子民,不论是在风雨飘摇的过去, 还是暗潮依然汹涌的今天。在这个种族暗自分化的社会里,她能屹立不倒,也许,真是神灵冥冥中的保佑。

就这样, 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经历了一百三十几年啊,游神,始终不曾间断,历久不衰。甚至,在最近的数年, 得到了柔佛洲政府将游神活动归纳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在不改变华人文化传统原貌并加入更多地方色彩的前提下,得到旅游资讯局的协办,使得华社更是倾全力把游神活动和节目作的更丰富多彩。

我喜欢这样的场合。不是贪热闹,而是那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让人感动。仿佛,看见燃烧不尽的熊熊火光,照亮着上一代人的期望, 也照耀着下一代人的感恩与珍惜。

那一晚,我没有参与游行,却在中央舞台上代表伴调子,成为了演出的一份子。在等待上台的当儿,我就像个兴奋的小孩,坐在台下,看着台上一个个缤纷的传统文化演出: 舞龙、舞狮、千秋鼓、二十四节令鼓、扯铃杂技,华乐演奏、印度族舞蹈客串、马来族舞蹈客串。。。。台上的演出未必是专业的,也不见得非常好, 但是整个气氛总感染着我随着群众们呼叫赞好、热烈鼓掌。 不为什么, 就只因为大家都愿意尽心尽力去完成这个一年一度的传统活动。

我有多久没有好好的观赏自身民族的民间文化演出了?有多久没有再次去感受这样的民族血脉传承的感动了?好久了。。。

那一晚, 我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那一份久违的热血沸腾。。。


星期三, 三月 07, 2007

正视历史的感动

许久没有书写的欲望, 因为近来身心疲累, 也忙于用心体会新的心情事务, 而没有将自己的思绪好好沉淀、整理。可是今天, 无意中的一个阅读,使我感到有些许的激动, 感到热泪盈眶。这让我想要写些什么。。。可是, 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你对历史有兴趣吗? 对于二战的历史事实了解多少?有感觉吗? 有关心过吗?在全球化的今天, 在哈日风潮依然流行依然猛吹的今天, 你对日本人带着什么样的一种眼光,心态?

其实, 我对历史, 对于二战史实了解不深。。。究其实, 都是课本上读来的、听长辈们说的、看电视节目看来的。。。拼拼凑凑。。。。得到的, 是一副不完整的画面, 却也是一块块血淋淋的拼图。。。。

对于日本政府依然毫无悔改之心的篡改历史、不断在就历史罪行真诚道歉与不道歉间模棱两可的含糊言辞自圆其说、不断以核武受害国自居,你又有何感受?

我只觉得恶心。

我不厌恶也不仇视日本人。说实在, 我还挺欣赏他们精明强干的作风。也无可否认,他们还是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民族。

但是, 我却也鄙视他们。鄙视他们没有勇气去承担历史责任。虽然, 历史包袱不该由无辜的后代去承担。难道那几十万条生命的血债, 就应该因此被一笔勾销?

只是, 我不该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依然有着有良知的日本子民, 愿意用坦然的心去面对祖先犯下的历史错误, 勇于追寻历史真相,拒绝被蒙蔽,并承担历史责任。。。虽然那可能 只是一小撮的人。。。。

就像夏至遇到的那群农民一样。。。。

如果,有一天, 有日本人,为二战的历史错误向你鞠躬道歉,你会怎样?
我又会怎样?我不知道。。。

也许, 夏至小姐的做法, 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奇怪我怎么突然写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什么啊? 去看看这篇文章吧: 请你, 代我说抱歉
也许, 你也会被触动。。。

星期五, 二月 16, 2007

新年快乐



春风笑语萦满堂 平安喜乐过新年



祝福来访的朋友们, 快乐安康 新年进步 幸福常在







星期一, 二月 12, 2007

送你一匹马

送你一匹马,你要不要?
三毛送我的,我接受了。

最近,都在看着三毛的散文集,书名就叫做《送你一匹马》。这书名,真是有趣,也正为了这书名,我欢欢喜喜的把书从书局里给带回了家里。

我爱马。所以,有人要送一匹马给我,我还真高兴。而且, 这匹马,还是三毛送的。

看看三毛在自序里写的一段,关于书名的缘由:

“ 一生爱马痴狂,对于我,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而它又不是拥有的。 很想大大方方地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一匹马,当然,是养在心理、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至于自己,那匹属于我的爱马,一生都在的......”
摘录自《送你一匹马》作者自序

我爱马,没到痴狂的地步,也爱的莫名其妙,从来也没去想为什么我就爱马,马对于我而言又代表着什么意义了?可三毛以上这段自序倒也说尽了我心坎儿里。因此, 我对这本书,又多爱了几分。

书里收录的,大多都是三毛在丧夫后,回到台湾执教期间为报章专栏所写的文章。文章里, 情感丝丝入扣,诉说着她悲观自闭的童年成长过程、她与父亲之间的矛盾与父女之爱、她与朋友之间的相交至深的情谊、她对生活的感怀、她坦荡荡的对现实现象的喜恶、她执教的热情、她对学生们的循循善诱和期望、她对台北这个城市的情感、她对琼瑶的景仰、琼瑶如何逼她从鬼门关走回来。。。
是三毛也好、是陈平也罢,她都是个至情至性之人。她对人生, 对生命,是充满热情的。可是这样的一个人,还是以自杀,作为了结, 多么令人心疼。。。

星期三, 二月 07, 2007

释怀

是真的释怀了。

过去,是那么的虚实不定。终究,让时光在指缝间,在左顾右盼中, 轻易的溜走了。结果,我们给彼此留下了很多遗憾。美丽的遗憾。

在成长中, 在生活里, 遗憾渐渐被淡忘。
我们继续向前走, 朝着不同的方向。

那让我感到迷惘。迷惘那曾经的真实性。可是曾经发生过的,终究是真的发生过, 不需要被否定。

今天,物是人非。淡然的偶遇,我们依然可以谈笑风生。

遗憾却在此时走出来晒太阳。原来,只是被深深的埋在心底,不曾消失。要我们坦然面对。

我拍一拍积聚的尘埃,说,不是每一个遗憾,都需要被弥补的。嘻笑间,一切已是过眼云烟。

我们都知道, 彼此过的好。
我们都知道,会继续朝着不同的方向,走下去。
我们都知道,我们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人, 和事。
我们都知道, 我们会衷心的,给彼此祝福。

所以,我们释怀了。

星期三, 一月 31, 2007

自由

最近大马网际网络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应该就是关于“言论自由”的课题了。两名著名博客被提控的案件,在非主流媒体里掀起了热烈的回响。案件明显预示了,对于言论自由空间的侵犯,或挑战。

什么是言论自由? 什么样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 为什么我们需要言论自由?把想说的话,毫无顾忌的说出来,就是一种言论自由?

言论,不是口中说出来的句子,说了就算那么简单而已。一句言论, 代表一个思想、一个价值观。思想,和价值观会对人、事、物造成影响。直接的, 还是间接的。涵盖面深广,或浅窄。

自由,是不受限制,不缚手不脚,不掩口遮耳。自由,崇高而且无价。自由,是一种在现在的民主主义之下,人们依然在追求的美好。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 --《投奔怒海》。越南战乱,难民们为了和平,为了自由,豁出了性命,也在所不惜。电影画面已经模糊,可是对于追求自由的那份义无反顾,却历历在目。

追求自由,是一种生命热情。

可是事实上,自由的背后还牵涉了道德、责任、司法等等多层面。也因此,自由变成了一个复杂的东西。当自由被滥用,会造成什么不可思议的后果?

所以, 言论自由,究竟在哪里?真正的自由,在哪里?

星期四, 一月 25, 2007

言论自由! ! ! ? ? ? ! ! ! 


我不是一个积极的部落客。对于部落格网站所提供的各种功能,我到现在还是在一片云雾里,摸不清楚。我不常常在部落格空间里到处晃,也不常与其他的部落客接触交流。对于部落格社群里的大小事,一向都不堪了了。如果你问我谁是当红的部落客?哪些部落格点击率最高,对不起,我无法给你任何的答案。

不过,我想,这件事,我不能置身事外。因为,再怎么不积极,我还是一个部落客。再怎么漠不关心,我还是希望拥有一个负责任的自由言论空间。再怎么不堪了了,我还是希望,热切的希望,我们的司法,还是公正的。虽然这可能只是一个奢望。

言论自由,和司法公正,不应该总是站在对立面。我们的社会,不应该是一个一言堂。

司法,不应该一再的成了权力的工具,和掩盖事实的帮凶。

说出事实的部落客,不应该被打压。如果,他们说的,真的是事实。

而如果不是,那,杀一儆百,请各位网民们,在言论自由的大前提下不要忘了要为自身的言论负责。

说了这么多废话,你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了。今天,1月25日,星期四,是首位被起诉诽谤的大马部落客-Ahinudin Bin Attan 聆听的日子。起诉人,是《新海峡时报》集团以及集团主管。而接下来的1月30日,星期二,则轮到另一位同样被该媒体集团起诉诽谤的部落客黄泉安,过堂聆听。

如果, 你还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请点击以下的联接去看看相关的报道和文章吧,再决定,你是否也要关注与支持:
想不通啦-羊人部落

星期三, 一月 24, 2007

吴哥 - 淹灭的辉煌, 历史的低吟, 遗下的惊叹

总结

这段旅游记录,竟然写跨了年。在写的过程中,零零星星的捡拾着散落在时光流河里的记忆碎片, 拖的越久,碎片流失的越多。结果写着写着,也已经不是原本自己计划的内容。不过那也无所谓,总是自己记忆的一部分,也同时分享一些资讯予对这个古迹之旅有兴趣的朋友们参考参考。

旅程中,还有一些经历、感受是我无法一一赘叙的。比如说,那晨曦里的香气四溢的法国烤面包。比如说, 那儿随处可见的莲花池。比如说,洞里萨湖上的水上人家。比如说,小吃馆老板娘那精灵可爱的西施犬阿兴。比如说,孩子们交织着天真烂漫和市侩烦忧的眼神。比如说,那些被地雷炸伤导致残废,却仍不屈不挠的坚强生活的人们。其实这一些, 才是暹粒最真实的面貌。

只是,记忆片段散乱而已无以成文。

所以,还是就此打住吧。看图吧,有时候图象胜过一切。而当岁月把记忆慢慢磨光的时候,这些照片,也将是最好的回忆记录了。

而我只想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总是拿别人的不幸来对比自己的幸福,才领悟似的说:原来我是真的很幸福了!

共勉之。
































------------------------------------------------------------------------------------------------

吴哥 - 淹灭的辉煌, 历史的低吟, 遗下的惊叹

篇十二

写着写着,不知觉的, 竟写了这么一大长串,都是关于景点的一些小感想。似乎,暹粒除了古迹,还是古迹。这个刚刚起步的城市,难道就没有其他的了吗?

当然不是。

暹粒是一个依傍着古老历史而开步走的年轻城市,周边都是古老的历史古迹,但是城镇本身却显示出一种战后苏醒,朝气蓬勃的活力,强烈的对比却又相辅相成。虽然贫穷依然充斥,但是蓬勃的古迹旅游业使的城镇正一步步的迈向更稳定和优越的生活素质。

有一项让我惊喜的是,那里的生活素质可能还不及我国,教育也许也没有我国的普及化。但是,那里的卫生程度,我却能赞一声:好!

别的不说,就说公共厕所。说实在的,不论在哪里,若果不是万不得已,我绝少会随便使用一些在路边,或油站里设置的公共厕所。公厕等于肮脏,已成了一个刻板印象。可是在暹粒,不论是在观光点的五星级公厕,还是在村子里村民自家建起的公厕,都绝对不会有异味,和秽物。

我想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高棉族的文化历程虽不算长,却显示了优良的文化作风。

短短的一星期旅程中,与当地人真正接触相处的机会其实不多。相处最多的,还是司机先生西多。他是个依然保持着淳朴个性的人,待人诚恳。而且,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外,他好学不倦,积极的提升自己,上夜校修读学士课程。在生活仍然艰难的情形下,他还是积极的面对,乐观的过着每一天,也一步一脚印的建构更美好的将来。

而我也相信,大多数的高棉人,正积极的生活着,期待着更美好的明天。

相比之下,许多比他们有着更好的生活条件与环境的人,却悲观消极的过着自以为看不到未来的生活,将心隔离在世界之外,显得可悲多了。



入夜后的暹粒, 依然生气盎然。看看装簧各异的西式Pubs, 廉价的啤酒, 动感的音乐,舒服的环境,刺激着旅人们的感官。。。。越夜越美丽。。。。






















------------------------------------------------------------------------------------------------------------------------------------

吴哥 - 淹灭的辉煌, 历史的低吟, 遗下的惊叹

篇十一

稍对亚洲时事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 大概对于红高棉政权和波尔博这两个名词不会感到陌生。
波尔博,红高棉(共产党)的领袖、一个闻名世界的杀人魔。在1970多年间到1993年间, 他把柬莆寨带进了维持了大约20年的内战里,也把人民推进了红色恐怖里,也把这片土地用千万无辜人民的鲜血染成了可怕的鲜红色。

如今, 他死了,带着血腥的辉煌。而内战也早在十多年前结束了。只是,他为柬埔寨人民留下了许多恐怖的、可能一辈子也抹不去的伤痛回忆,也留下了 千万颗遍布全国,依然威胁着生命的 - 地雷。

在旅程中, 我们曾参观设在暹粒的杀人场和死难者纪念塔。纪念塔里很随便很简陋的堆积着许多个无名的牺牲者的骷髅头颅。塔旁是一块帖满当年的血泪故事的布告版。司机先生西多,为我们诉说着他的经历。没有难过悲伤,语调是一贯的平静,仿佛他在诉说着别人的故事。我不知道, 是不是因为他已经重复的为他的不同的客人们解说太多次,而麻木了?



过去曾在一些时事节目中,看到那些堆积如山的骷髅头颅的画面时,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没有经历过战乱,曾一度使我难以置信这个世界依然战争不断。可是当我亲眼见到这些骷髅头颅的时候,心中的震撼还不及在看新闻画面时来的强烈。而耳边听着西多的亲身经历,眼中看着布告版上一个个人名与故事,却也只是淡淡的,没有太多的感受。

而西多在侃侃追诉后,也只是报以一个轻松淡然的微笑。

也许,在现在的晴空万里下,往事已如烟,只剩云淡风清。





有兴趣知道这段历史的朋友, 倒不妨去看看这个:

走过波尔博


-----------------------------------------------------------------------------------------------

如果要说感受,恐怕,那一个个被拆除下来的地雷,还有那民办的破陋“地雷博物馆”,更让人震撼。

放眼望去,这只不过是一间非常简陋,破损不堪的村屋。屋外挂着一串又一串似被丢弃的金属罐子。而其实,这就是由民间拆雷专家Akira自办的“地雷博物馆”,而那一串串的罐子,其实是被拆除了炸药的地雷外壳。

博物馆里没有展示柜,只有随意用木板搭起来的、或木条架起来的的所谓展示架。零乱的堆积着各种形状、各种体积的地雷、和一些炸弹、手榴弹等昔日武器。而这些地雷残骸,大多数都是博物馆主 – Akira在内战时期亲手装埋,战后再亲手拆除的。

Akira, 何许人?根据资料,他只是一个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出身背景的孤儿, 现年大约30多岁,从小被红高棉军收养并训练成埋雷高手。深受战乱洗礼, 看尽战争残酷的他,在战后,自动自发的走遍全国个地,在没有先进探测仪器的协助下,用他自己的原始方法,在他自己所埋下地雷的地方, 把那些严重危害人民性命的炸弹给拆除掉。据说, 他每一天拆除地雷的速度和数量, 比之那些拥有先进仪器辅助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拆弹专家还要快且多。
博物馆里除了那些地雷,还收留了十几个无意间踩到地雷而造成身体残缺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是来自贫穷落后的郊区和村落。Akira收留他们,给他们温饱,也让他们受一些基本教育。

一台旧电视里播放着关于Akira拆雷的短片和访问。他说,他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点微小力量,为国家扫除地雷,为下一代扫除战争残留下来的生命威胁。虽然, 他所做的, 其实是一件也危及他自己性命的事情。

如果说Akira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英雄,大概没有人会反对。

我们逗留的时间并不长, 而且刚好Akira不在,因此很遗憾的我们无缘与这位人民英雄会面。

只是,在这样一栋实在是破损不堪的博物馆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文物和砖墙,却是流淌在其间的,人间温情,和勇气。

由衷的, 佩服, 也由衷的,祝福:但愿在不久的将来,地雷全部被扫除,柬埔寨的子民们,不必再担心那看不见的威胁,能够自自由自在的远足、郊游。。。




这间博物馆如今也受到一个国际自愿组织的支持和援助,设立了网站,或许朋友们可以去看看,也或许,您能为他们做一些些什么:
Cambodia Landmine Museum
---------------------------------------------------------------------------------------------

吴哥 - 淹灭的辉煌, 历史的低吟, 遗下的惊叹

篇十

女皇宫, 是另一个我非常非常期待的古迹建筑景点。为什么期待? 无他, 只因为, 她是吴哥建筑群中, 唯一代表女性,属于女性的建筑物。也因为,她的雕刻艺术,是吴哥建筑中,最巧夺天工的一栋。

与其他的古代王朝一样, 吴哥也是一个父权社会,男尊女卑。建筑形式,宗教形象,处处显示了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

如果要说的清楚一点,嗯, 举个例子。根据书上的资料,吴哥窟里的东南西北四面的天堂梯的使用,就有性别区分。东门,或西门的梯, 是男人们才可以使用的,堂堂正正的登堂入室。女人只能卑微的绕到建筑物的西或北门(通常在后端),从后门进入建筑物。而这样的情形, 几乎都出现在所有的古迹建筑设计里。

不过有一点值得赞扬一下当年的建筑设计师的就是,他把让女人使用的阶梯,建造的比较不那么峭,落脚处较宽,梯级之间的距离也没那么大。可以说,他考量了男女之间体力上的区别,也考虑到了妇孺的安全问题,细心周到。而男人的形象, 在古代通常都是勇者的化身,所以,峭一点的梯级, 才能突显勇者无惧的形象。所以呢, 如果你想尝尝当勇者的感觉,倒不妨在攀爬那天堂梯的时候, 选择正门的那三道梯。

而在印度教里,教徒们也崇拜林迦 (Lingam)。知道林迦是什么吗?林迦就是印度教主神之一 – 湿婆 (Shiva) 的男性性器官,也是湿婆的化身。为什么会崇拜Shiva的性器官呢? 这与一段“湿婆狂舞”的印度教神话故事有关。想知道详情的朋友,大概可以点击一下这个Wikipedia网页看看。

诚然, 性器官崇拜, 在宗教世界里, 其实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从中, 总不难大略窥知一个社会族群对于性别的区分和看法。

说回女皇宫。顾名思义,那是当年为女子而建筑的一座宫殿。在一个极度父权崇拜的社会里, 怎么会建立起那么一间属于女子的神庙、宫殿?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就是在战争庇护后宫妃嫔妇孺的所在之地。

她与其他灰暗色调的建筑不同,她是采用红色火山岩建筑而成的,整栋建筑是一种柔和的暗红色,在一众硬朗的建筑群中,鹤立鸡群。展现了代表女性的柔美风情。

此外, 与其他建筑的宏伟壮观相比较,女皇宫显得小巧精致,因为建筑范围较小,而且墙壁和门楣都较正常高度来的矮,出入必须俯首弯腰。唉,虽说为女子而建,却也不免要女子们弯腰哈背,俯首称臣。

之前参观其他建筑的时候, 已经不止一次的为这古王朝高超的雕刻技术发出声声的赞叹。来到女皇宫,亲眼目睹了那壁上的雕刻,俗世的赞叹也显的多余了。因为雕刻艺术和技艺的高超, 在女皇宫里已经可以说达到颠峰。

我只能说, “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 她当之无愧。

女皇宫的浮雕大多数集中在门楣上,细致的雕花,咋看之下, 你会以为那些是木雕,因为雕刻非常的立体、浮凸有致。而雕花的线条层次分明之余, 又多了份柔纤,就似女子纤柔细腻的心。

其实再多的语言修饰, 我也无法带出那颠峰造诣的艺术之美。既然如此,何必多言, 就待有心探索的朋友们自己去探究体会吧。

---------------------------------------------------------------------------------------------------------------

外一章:

女皇宫外,坐着一位老奶奶,衣着朴素,脸上挂着和蔼又有些腼腆的微笑, 应该是附近村落的农家人。她只是维持着同样的姿势坐着, 不动,似乎在等待着好心人的施予, 却又默不作声。

我与妹妹静静的在一旁观察。总觉得, 老奶奶与女皇宫, 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风情美图。老奶奶虽然不再年轻, 但是从秀气的五官可以知道, 年轻时候的她, 也是位秀美灵气的姑娘。

其间, 还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画面: 一班应该是来自韩国的阿嬷很热情的围绕着老奶奶, 很亲热的相互问候着,还争相要与老奶奶合照。韩国阿嬷们虽然也已年逾花甲,却也细心装扮,浓妆艳抹,依然如朵朵灿烂牡丹,与老奶奶的朴实无华,灵秀气质,形成强烈对比。

老奶奶似乎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热情给吓到了, 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不过脸上依旧微笑着,却也乐在其中。

闹了一阵, 终于也拍完了照片。有位韩国阿嬷还摘下头上的一对很漂亮的发夹硬是要送给老奶奶,老奶奶推辞不果, 也就欣然接受了。众位奶奶们, 又高高兴兴的来了张大合照, 才渐渐道别散去。

呵, 这真是一桢可爱又温馨的美丽图画!






---------------------------------------------------------------------------------------------

吴哥 - 淹灭的辉煌, 历史的低吟, 遗下的惊叹

篇九


浮雕回廊,是吴哥窟内,被视为雕刻艺术盛殿的所在。窟内共有两条浮雕回廊,一条是内环,于第二层中,另一条则是在第三层,祭殿的最外围。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这条长八百米的外围回廊了。

全长八百米的廊壁上,刻着印度教经典长篇史诗关于天神、魔界、人道交战的神话故事。

我不曾读过这两部巨作,也不了解印度教神话精髓,所以也无法了解浮雕所诉说着的故事。只是,看着整幅墙面都细细的雕着一段又一段的神话故事,这需要多少的耐心和毅力?每一段故事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鲜明,众神的各种坐骑、战车也绝不马虎,栩栩如生,手工之精之细,可叹!

细细观察,还依昔可辨识不同年代,雕花的分别。吴哥窟建筑经历数十年方建成,想来,这回廊的雕刻,也经历了几代人的血汗付出,方得完成吧?

我们静静的走着,静静的看着,尝试辨别着各神的身份,在复杂的画面里,寻找我们熟悉的神影:Shiva、Visnu、 Apsara、 Garuda、还有人身象头的智慧之神。。。

夕阳余暇,将我们的影子投射在墙上,与神明雕刻交溶于墙上,似乎,众神正与我们喁喁耳语,诉说着那战争惨烈的血与泪。。。















一小部分回廊上的雕刻。。。有些模糊了。。。

------------------------------------------------------------------------------------------

星期四, 一月 11, 2007

吴哥 – 淹灭的辉煌, 历史的低吟, 遗下的惊叹

篇八

午后,折返吴哥窟。
横跨护城河、连接吴哥窟的天界桥上,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的游客,滔滔不绝的导游,又是一番热闹繁华的景象。

看着人潮, 我却不禁有些沮丧。大概又是一场无尽的拥挤。

边朝内走,边听着各地各调的语言充斥,却也不失为一种旅行乐趣。旅行团人数多,阵仗大,音亮也最大,身旁竟都是日语、韩语,以及台湾腔调华语及闽南语。这些日本团韩国团台湾团的团员大多都是阿公阿嬷,他们魄力可不比年轻人逊色,那份热情, 也绝对可比柬埔寨上空的红日。空气中,充满着他们高声愉快的交谈。

吴哥遗迹群除了精雕细刻的浮雕特别多之外,就是宽大的门槛多,楼梯也多。在炎阳下跨过一个又一个高又宽的门槛,一阶又一阶窄而峭的楼梯,实在不是件轻松的事,许多娇生惯养的年轻人可是叫苦连连。《柬埔寨-五月盛放》的作者卡门也说过,参观吴哥, 是一场跋涉。所以, 我想说,我佩服那些老人家的魄力。

相对的,单独行事或三三两两的西方游人及背包客,就显得一些孤清。

进入主殿,直往中央祭殿前进。中央祭殿,也就是最为人们熟悉的那三座高塔中间的最高塔了。我们想着的, 是从最内部往最高处去,再由高而下,慢慢的走。

期待已久,终于置身于吴哥窟内,竟有些许的虚浮不实。而如今, 我正走向圣殿,走向传说中众神交汇的地方。

只是,站在中央祭殿下,抬头仰望那高高在上的塔顶,想象着印度教神人仙女从天而降的画面,一如仰望天堂。。。我既敬,且畏。

畏,真的是畏。看着那天堂梯,傻眼。那梯陡峭、坡度大,而且梯级边沿的角度已经不呈九十度,变得圆而滑顺的弧线,脚板可以踩的平面相当窄,又有所破损。。。。一踏空,恐怕就要摔个四角朝天。

建筑四面,十二座梯,我们选了其一看起来比较好走,落脚处比较宽敞的。我们一行五人,两男三女,两个男生咚咚咚的,就到了神殿。我们三个,却坐在下方,直瞪眼,论友伴怎么劝,怎么说,就是不肯。。。不,是不敢。。。

结果呢?结果,一班台湾auntie和阿嬷听到了我们这里的吵闹声,便探出头来,问明了原因,他们竟一股脑儿的起哄,在殿门前,给我们鼓掌打气。其中友伴阿卿还一派轻松的走下来“接”我们,没法,只好硬着头皮,手脚并用,在阿卿的护送下,我们终于顺利的登上了最神圣的地方:中央祭殿。

祭殿里早已汇聚了人潮。还好殿内相当的宽敞,中间还有个大大的空地,据说,是当年的蓄水池,不过也早已干枯。从殿内鸟瞰刚才置身的“大地人间”,视野开阔了,远眺寺外,苍绿景致尽收眼廉,多了份苍茫,与寺内人影熙攘的强烈对比,滋味无限。





友伴汉卿在祭殿的窗前...像不像阁楼里的落寞男子?









及后,排了近一小时的队, 我们终于顺利从天堂圣殿, 飘然回落人间。

一场靠近天堂的闹剧,于此落幕。














黄昏夕阳下, 吴哥前留影

星期四, 一月 04, 2007

吴哥 – 淹灭的辉煌, 历史的低吟, 遗下的惊叹

篇七

寺壁已经斑驳, 雕花模糊不清。老树粗壮的根,霸道的横生盘据。似千年老树精,伸出魔爪,紧紧抓住了那顽固不化的石墙,看起来有些狰狞,就像阴森可怖的古堡,里头住着长脸勾鼻,脸色苍白的千年女巫。从外面望进那幽暗的门,想看清里头的动静,却望不穿那黑暗,仿佛那女巫正躲在暗处,伺机等待误闯禁地的猎物,好饱餐一顿,驱散千年来的饥肠漉漉。

看到塔布隆寺 Taphrom时, 心里顿然浮现了儿时听过的黑色童话故事的画面。就不知道当年发现这一座古迹的第一人,是否有着同样的感受。又或者当年Taphrom初现世的时候,情景比现在的更甚更吓人。

还好,早已经有数批游客比我们先一步,闯进了这幽闭的空间,热闹人声回荡在树身与石壁间,早把那千年女巫给吓跑了。

走进寺身,还是一道又一道的门、一条又一条迂回的廊,只是光线被群树遮挡了大半,阳光照不进室内。黑暗使人有些毛骨悚然,更添了些敬畏。心头倒有些闷窒之感。

走出了暗廊,来到一处似中庭的所在。阳光一片灿烂,人声可说是鼎沸。
众多的游人都一并的聚集到了其中一扇门墙和一堆坍塌了的废墟前,互相拥挤着。

树根与石壁共同建造的独特景观,在这扇门墙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达到了最极致的呈现。

这里也是好来坞电影《Tomb Raider》的主要拍摄景点。尤其是这一扇门,与那树根,相信对许多人来说,是那么的熟悉。好来坞娱乐文化全球性的入侵力,与电影的强大感染力,再次得到印证。时不时总会听到有人嚷着说,Tomb Raider来啦。

大家都争相的站在门外拍照。是在想象着自己是Angelina Jolie, 或者是Lara Kraft,好 满足一下接近偶像的渴望, 也满足一下当英雄的痴梦?

我们也凑热闹, 跟着其他游人,争着站到那门口前,而友伴阿斌霸占到了一个自认好视野的石块上,摆弄着相机,想尽办法,想要抓个最好的角度,好把那高耸入天的参天老树、连着那四处延伸的树根,与那扇被泰山压顶的门墙,一并摄入镜头中。只是这属于大自然的艺术杰作,是何其的壮观,不论镜头怎么转,始终无法将这幅艺术作品完整的摄入镜头之中。

再看看站在前面憨笑的我们,是何其的渺小!



走累了,我们找了个阴凉空旷,游人少到的僻静角落,坐在石块上歇脚。除了虫鸣鸟叫,四周是一片的死寂,阳光从树叶间射进来的光线,轻柔的洒在地上。偶然间三两旅者踏步而来,踩过落叶沙沙, 我们彼此点头示意,谁都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这一刻,我们共同分享的,是那一份难得的,隔绝后的安静。


百年来,树与石,唇齿相依。
盘根错节,残岩裂壁,经历了多少时光,它们从相互抵抗、相互交缠,相互依赖、到相互支持。
如今,它们再也分不开,在沧沧的时间回廊里,成了彼此的最佳伴侣,时光不断推移,它们却静静的,支撑着彼此,共同走过了幽幽岁月。
















外一章:

我们总共拜访了两次Taphrom, 原因是第一次人实在太多了,走在那迂回曲折的暗廊里时不时都会被人堵住通道,有时候又被废墟或大树阻住去路,加上来去匆匆,结果无法将之尽收眼底,也未能取得好照片。

第二次拜访,游人少了,安静了,也满足了。

我们还遇上了一位旅游区警察,主动的当我们的向导,给我们引路。只是随着他走了一会儿,我们的警惕心起,怕他会借机向我们讨取小费,为了贯彻节省的背包旅游方式,我们拒绝了他的好意。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

拒绝了警察叔叔的带路,结果是,我们在里头穿来穿去,迷失在迷宫似的走廊里,找不到出路,花了些时间,才穿出来,有如穿过时光机器,才回到现实世界。呵,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