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很少读诗。 总觉的诗, 很晦涩难懂。 诗人总爱把简单直接的事物, 用隐晦间接的手法来表达,要理解那段落间的含义,总要费尽思量。诗, 总是那么的高不可攀。只是, 从来都不否定诗的美丽, 却只敢遥遥眺望,不敢靠近, 深怕, 凡夫俗子如我,会亵渎了诗的清, 静, 美。
只是机缘巧合的, 数月前一场网络论坛文学比赛, 使我必须与诗近距离交集。藉着中秋咏月的心情,忐忑不安的我轻叩了诗的门栅, ,成就了与诗的第一次似亲却不密的接触:
秋, 轻轻的送走夏的炎,
凉凉的风吹寒一池春水。
萧瑟的天催黄一树的绿,
月,满若银盘高挂星空。
路,载满了游子的乡思别绪,
家,有着殷切盼儿归的心絮。
点点烛火, 映照远古的神话,
广寒宫中的嫦娥是否仍寂寥?
孩子稚气的笑,为秋洗去孤凄。
儿女热络的笑,为秋带来喜气。
爹娘和煦的笑,为秋添了暖意。
秋,依然有着夏的热情,
凉风也可吹暖冰冷的心。
萧瑟中仍有伴并肩同行,
月,笑看人间天伦共叙。
就这样,我与诗歌相遇在虚拟的电子空间里,擦肩而过,凝矒相视间, 我却在刹那间见到诗的甜美可亲。
当诗成后, 呈交上比赛单位, 忐忑的心情如昔, 却有股说不出的喜悦在心中流转。在文字推敲
,意境的营造中,获得了不一样的文字创作的满足和喜乐。
虽说评审成绩差强人意, 但还是意外的获得了不少鼓励和肯定。 其中, 评审之一的雷子瑛小姐所给予的评价,使的我获益匪浅:
“ 第三名 《中秋月團圓 》
語言意象皆可流露著濃濃的中國詩情
但也不難發現作者的語句想像受限傳統舊詩
這首詩的語言在參賽作品中是較為精練的經濟的
但仍有散文化口語化刻意鋪排的問題 ”
纵观其他的参赛作品, 诗意纵横, 悠游自在的徜徉在诗歌流域,更使的我这诗的过客,不舍就此作别。
寻觅, 将是走向诗流域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