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五月 24, 2007

嘿,借个筛子来

嘿,
借个筛子来
筛一筛

筛掉
过份的自我
筛掉
无聊的期望
筛掉
无尽的要求
筛掉
贪婪的苛索
筛掉
所有破坏性杂质


一筛
筛一筛
仅留下
那晶莹剔透的
纯 •

·
·
·
·
·
·
给你

星期五, 五月 18, 2007

追忆•红楼黛玉•逝

************************************************************************************



前几天,因为一些事情,而引发了想要知道关于林黛玉的个性多一点的念头,所以便在网络上搜寻起对于林妹妹的品评。

世事却也往往那么凑巧,我才把找到的资料贴在部落格不久,昨日就在报章上读到 “林黛玉”病逝的新闻,实在不胜唏嘘。

我说的, 是在二十年前掀起红楼梦浪潮的经典连续剧 《红楼梦》里,扮演林黛玉的中国女演员 – 陈晓旭。不久前,才惊爆她与丈夫舍下亿万身家,剃度出家的消息。那时候,对于她的这个很突然的举动,引起了各方的猜测和众说纷纭。基本上,我也没有去跟进有关的八卦。出家与否,是她个人在信仰上,在人生旅途中的选择,与旁人何干呢?

只是没想到,再次看到关于她的消息时,却是林妹妹已经因乳癌而香消玉陨。的确有些震惊。

对于陈晓旭, 其实了解不多,却至今对她印象异常的深刻,想到林黛玉时,脑海里很自然浮现的就是她在剧中的扮像,虽然在看过《红楼梦》以后,也再没有在其他的影视作品中看见过她纤弱的身影。据说,因为所扮演的林黛玉实在太过深入民心,她那林妹妹的病态美、娇嗔、多愁善感、知性又感性,骄傲又自卑却又才华出众,惹人怜惜的形象,早已深植在许多观众的心中,挥之不去。也因此,她无法走出林黛玉的身影,限制了她的演绎空间。而红楼梦中一众演员,也经历着相同的命运,演绎生涯,因为一出脍炙人口的连续剧而达到颠峰,却也因为同一部作品,而从此停滞不前。是幸运仰或不幸?

只是, 一生能够拥有过那么令人难忘的角色,甚至真人与角色已划上等号的,又有几人?虽然只此一个作品,却已将那份艺术光辉发挥到淋漓尽致。我相信在陈晓旭此生的艺术生涯里,应该也再无遗憾。

当年红楼梦在新加坡电视台热播的时候,其实我年纪应该还蛮小的。可是自小,林黛玉这个名字就在我耳边萦绕。因此,从一无所知,到知道《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到略知林妹妹的悲剧故事,那巧笑倩兮、顾盼生怜的娇弱身影,再再的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而林黛玉这个名字,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日后对文学领域的兴趣。

所以,当年,我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跟着家人,一起陪着剧里的林妹妹走入了那封建专制的大观园、走进与宝哥哥 (贾宝玉)和宝姐姐 (薛宝钗)之间既单纯又复杂三角恋情中,一步一趋的走向悲愤的命运。

大观园里各色各样人物的风采多姿、俊秀娇美,是那么的令人目眩神驰,十二金钗的活色生香,总是看得人眼花缭乱。林黛玉的孤高、冷傲、自怜、直率,空灵的气质更显得与那大观园之隔隔不入,却又那么的独特而引人注目。

事隔多年,我早已不记得那电视剧中的剧情了。但黛玉的自傲自怜自吟自叹绝望葬花儿的悲苦、宝玉的唇红齿白多情深情却不由自主、宝钗的雍容华贵世故圆滑却落得空闺寂寞、还有那凤姐儿的精明强干阴险弄权终得恶果,依然历历在目。。。

红楼梦,写在两百多年前。林妹妹·晓旭的风华绝代发生在二十年前。
而今,红楼梦已醒?还是,依然在这俗世中继续循环着未结的梦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一章:

记得,我认识“晓”和“旭”这两个字,也多亏了陈晓旭的声名大振。让我不但认识了红楼梦、林黛玉,也让当时年纪小的我学会了两个生字新词,并从此牢记。看电视不一定浪费时间,反而也能长知识,这就是实例。而为什么我就会记得成长中这么庄小事儿?呵,人的记忆,有时候,是很奇怪玄妙的。。。


字典解析:

晓 :xiao,本义:天明,今专指天刚亮

旭 :xù,初出的太阳,晨曦

星期三, 五月 16, 2007

寻·黛玉

************************************************************************************

林妹妹黛玉, 究竟是何等样人?

我曾经看过原著,白话简读版。当时年纪很小,好不容易的只看完了一半,就看不下去,毕竟,文学基础浅薄,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刻的含意 、 体会文学之美。会去读,是冲着自小与这位 “神仙般的妹妹”一丁点儿的渊源。

今日,不意竟有想要多知道一点的想欲。。。。

~~~~~~~~~~~~~~~~~~~~~~~~~~~~~~~~~~~~~~~~~~~~~~~~~~~~~~~~~~~~~~~~~~

关键词:病态美 自尊 自卑 多愁善感 小心眼 坦诚 真爱 叛逆 悲剧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潇湘妃子是根据她住的屋子命的名。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评说】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是叛逆者,一个是卫道者。有的人看见这首诗中同时写了林、薛二人,以为找到了“钗黛合一”的证据,这是错误的。矛盾着的双方既然互为依存,为什么不可以在一首诗中并提林薛这两个在思想倾向上彼此对立的人物,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抑扬褒贬呢?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新时期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势,然而对林黛玉而言,似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厄运,尤其是在年青人中,黛不如钗的论调又相当流行,甚至径直以“讨嫌”来目黛玉了。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

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 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脂砚斋在批这一段时道: “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

“天性”云云,就是指这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的伤害着别人。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的却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所以脂砚斋才郑重指出“从骨中一写”。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第22回)

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他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三、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黛玉的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然而还应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诚。 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

在大观园里,她似乎只有与薛宝钗结怨太深了,那是因为她曾一度将宝钗当自己的情敌。但正是她们后来又“互剖金兰语”,结成“金兰契”,谱成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宝钗善意的批评所感动了,深情地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 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于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她向宝钗说的一番话,就如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说明她往日所以容不得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所以听不得别人赞宝钗,是因为他始终以为宝钗“心里藏奸”。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位少女自尊得有点偏执的内心世界,又变得虚怀若谷、率真坦诚了。

四、追求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

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贾宝玉,对纯洁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林黛玉执著地追求爱情,但是当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真正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反而要嗔怪他。第一次,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她“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贾宝玉趁机向她表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却气得“带腮脸儿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还学了这些混帐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妈去。”

第二次,贾宝玉又借《西厢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一句话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再次向林黛玉表示爱情。而林黛玉呢,“登时撂下脸来”哭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来了,看了混帐书,还学了这,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爷们解闷的。”并且立即“往外走”。

林黛玉这些言行又是多么的矛盾呀!她天天缠着贾宝玉,为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日夜受着痛苦的煎熬,弄了一身的病。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摆出一个贵族小姐的架式,把内心也认为是“好文章”的《西厢记》,斥之为“淫词艳曲”、“混帐书”,并不惜搬出贾宝玉最害怕的紧箍咒——贾政的权威来压贾宝玉,这不是太“乖张”了吗?

其实不然,贾宝玉是贵族公子,身上多少沾染了贵族的坏习气,林黛玉没有看到他的真心以前,是保持着警惕性的。林黛玉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式的表达爱情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 贾宝玉在林黛玉真挚爱情熏陶下,不公仅在史湘云面前称赞林黛玉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且勇敢地对林黛玉献上他的心,并送上定情的信物——两条旧手娟。这时林黛玉已经确证贾宝玉对她是真爱,从此以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口角,林黛玉对薛宝钗、史湘云的讥讽也少多了。

五、正确看待林黛玉的悲剧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

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事实是确实有一团不祥的乌云笼罩在宝黛爱情上空,而乌云的制作者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贾母对此早已关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宝玉的妾的候选人,贾母就选中了晴雯,并把晴雯给了宝玉当丫头,说:“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别的丫头“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贾母对宝玉的妾尚且这样用心,对他妻子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

林黛玉的小心眼儿,尖齿利牙,得罪了周围好多人,失去了友军。除了宝玉和贴身丫头紫鹃之外,贾府上下没有人关心她,也没有谁替她着想。她还处处不饶人,别人不敢说的话,她偏说。如宝玉和袭人的暧昧关系,大观园中无人不知,但谁也怕捅破这层纸,只有黛玉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她的性格孤傲,如他对王夫人的心腹、怡红院中的内奸,竟一点也不顾忌,直率的惊人。封建蒙昧主义最野蛮的地方,往往对人的个性施以暴虐和残害,人性发展加以束缚。在这里,真实的个性存在本身就是叛逆。 曾经一度视黛玉为掌上明珠的贾母,在意识到黛玉的心事后,明确表示不能将她许配给宝玉,并在薛林两人比较后明显倾向于薛宝钗。

王熙凤在贾母的态度明朗后,便使出了“偷梁换柱”之计,对宝玉说给他娶林妹妹而实际上给他娶的是薛宝钗。“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在绝望中一病不起,临终前在绝望悲愤之中,焚烧了象征着她与宝玉纯洁爱情的诗帕和记载着她心声的诗稿。

可见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看曹雪芹写黛玉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恐怕首先是指宝黛爱情的悲剧;其次是指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而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之悲了。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她对贾宝玉说:“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

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


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却又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   

由于黛玉心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但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

我们实应改变“林黛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的偏见。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 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

《葬花辞》,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

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   

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然而,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

在《五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竞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

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像的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所有才女。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焰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

诗,前已叙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她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脂砚斋说:“这是第一次还泪。”此后,“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质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林黛玉在贾宝玉眼中美若神仙似的,但要知林黛玉的外形美是如捧心西子那样的病态美;她自尊性很强,其实是以自尊掩饰自卑;她经常表现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后有坦诚;她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似的求爱的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是想的光芒。  

以上全是转载自 百度百科

星期一, 五月 14, 2007

不知就里的批评

***********************************************************************************************

星期天,连排之时,倩被人批评说不够积极。只因为在我们舞者都各就各位,准备开始连排的时候,她仍然坐着,在处理一些票务和行政上的工作。批评的那人,不知就里,看见她仍未起身准备,就这么说了一句。

或许是说者无意。但,听者却有心呀。倩在事后告诉了我,我知道她没有生气,却有些耿耿于怀。这样的一句批评,有意还是无心都好,多多少少都伤及了听者的感受。

如果换作是我,也会吧。

我们都是业余的舞蹈爱好者。整个团体里,除了老师,根本没有一个人是全职在搞舞团,或全职的舞者。我们都只是很单纯的,就凭着那份热爱,和一股不知哪里来的信念和坚持,把舞蹈团撑起至今。周日,大家都跟别人一样,为三餐奔波。周休的两日,都贡献在舞蹈的排练上。除了练舞,我们还必须分担整个团的运作工作,从行政,财务,制作,到大大小小琐碎的事务,到演出的台前幕后,几乎不一手包办。而这些除了练舞以外,各自负责的工作项目,我们还必须自己安排时间去完成,毕竟周休的两天,时间也有限。有限的人力、有限的精神体力、有限的时间,使得繁重的负担和压力,绝不比正业来的轻。

很多时候,也因此,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生活里的事务:如和家人朋友悠闲度周末的时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等等。甚至有者还面对家人与伴侣严重不满而起冲突的问题。

这些,三言两语,写也写不来,也绝非旁人所能体会谅解。哪怕是身边最亲密的人也未必能谅解。当然,也不需要到处向别人述说,观众更没有这个义务去知道我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观众只需要关心,在台上,我们呈现了什么?好不好看?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就够了。

可是,对于不知就里的批评,对不起,请恕我也无法去接受和谅解。当她还没有看到事务的全貌,没有去了解倩为什么还不去准备舞蹈的排演而是在空档里争取时间处理手头上未完成的工作的时候,就作出这样的批评,我想,这是有欠公平和不正确的。

走这条路,作那样的一些小小牺牲,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生活上,我们必须要自己去调适、寻找平衡。所以,我们不可能去抱怨别人不谅解。

但是,我们其实也只是普通的人,我们也有情绪,精力和能力也有所限制,我们也会累。我们不求全盘的谅解,但只求多一些更实际的支持,和鼓励。那,已经是最大的安慰和肯定了。

面对到这样的情形,我也只能说,我们要先扪心自问,如果问心无愧,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就好。别人要怎么说,由她吧。不应该为此而打击了信心。没了信心,我们根本不可能去把演出作好。

而从这段小插曲里,也让我警惕自己,在批评之前,要先了解事情的全盘面貌,作了判断才下结论批评。这点,我也还要多多的学习,与大家共勉之。

周末醒着

周末完成了一次街头的宣传兜售门票的分组活动、两场预演, 一场连排和一场异常冷清的记者招待会。

挨家挨户、在街头的去宣传和售票?我不知道其他的文化团体有没有人像我们伴调子这样作宣传,作推广? 有些人不明白, 我们干嘛要那么辛苦?自找苦吃?没办法,很多时候, 新山的大多观众比较被动,不亲自上门请观众入场,那可以想象的就是,我们的演出票房会是何其的惨淡,将近一年的心血,也将会白费。连国际大导演蔡明亮都可以放下身段,在吉隆坡的街头兜售自己的最新电影《黑眼圈》的戏票,我们区区伴调子,又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虽然效果不大,但是,总能把消息散布出去。

辛苦吗?辛苦,可是要走这条路,就要预了这样的付出,没得抱怨。

预演在新山的City Square进行。反应怎么样? 人潮是有的,毕竟是一间大型购物商场。我们没有做现场调查, 不知道观众们看了我们的预演之后,有什么评价?老妈就是一句话:看不懂! 票照样卖得不好,询问的人倒不少。推广,不求别人立刻就接受我们,只求大家在接触过后,愿意更进一步的探索。

而过程中,是享受的。其实,跳舞,不外如此,简单,干脆。在跳跃中,我不需去想太多生活里的烦恼。为准确表达所要表达的情绪,我努力搜索生活记忆里的相似片段,去回想,去再一次体会。此外,在整个预演中,新团员因为也被分配负责各种工作,参与感加强了,团员间的默契和士气总是高昂的,这种体会是愉快的。希望这样的士气精神,能在接下来仅剩的数周工作周维持下去,使演出的筹备工作能更有效率的进行,演出能在团队最大的努力下,更顺利的完成。

这些小细节,是演出者在投入以后所得到最直接的内心满足感。与来自外界的回应无犹。表演艺术的魅力就在这里。所以为什么从事表演的人,总是那么的情绪化,而又那么的沉醉于其中。

早上的街头宣传加上下午的两场预演下来,已经累极。

第二天,是连排 – 模拟正式演出的流程,首要解决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技术和配合的问题。早上9点开始,一步一步来, 问题一个一个显现,连排后是一连串的问题检讨、和解决方案。直到下午3点,方始得闲来一顿匆忙的午餐。

四点中,记者会。可怜,竟然只有一家报馆的记者 – 星洲日报的文化田记者,金兰遵守承诺到访。

金兰一向都很支持本地的文化艺术发展,是个绝对称职的文化线记者。伴调子这些年来,她都非常的支持,每次的邀约,她都爽快答应出席,也很积极的为我们争取版位。说来,非常非常的感谢她。

其实说实在,其他许多的记者朋友,也都相当的支持本地的文化团体。只是很多时候,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新闻的版位并非记者所能掌控,采访会否被采纳和刊登,还取决于报馆管理层的办报方针。而本地的媒体,始终还是把重点着力与政治经济,而人文方面的课题则相对的不那么看重,因此,很多时候,小演出小团体都会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是一个大环境现象,是无奈也无力。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意。

接下来,着力点又要回到节目的排练中。体力和脑力在这一年内都近乎透支。。。。累?嗯,当然会。。。但我坚信自己的坚持,是有价值的。

星期四, 五月 10, 2007

向日葵

******************************************************************************



前几日, 心情掉进了蓝色里,郁闷的快要窒息。

结果, 在商场买了要买的东西后,我决定给自己买花。而且,我要买一朵开的阳光灿烂的向日葵。

呵, 女人都爱花吧?起码我是的。一向来,都很喜欢向日葵,总觉得,那黄色的花朵总朝着阳光开的大大的,好似笑得很开怀的样子。

记忆中,所收过的花束里,以娇艳的玫瑰居多,偶有淡雅清新的百合,还收过一束很特别的紫蓝色牡丹花,那还是一次演出后, 一位朋友特意献上的祝贺。而向日葵,却甚少收到。唯一收过的一次,也是另一友人在某场演出完满结束时,献上的祝贺。

向日葵呢!那时候可乐坏了。小心翼翼的抱着那束花儿,当宝贝似的。

这太阳花儿, 总能轻易让我开怀。这种感觉,深深的刻印心底。与其等人送那么可遇不可求,而郁闷的情绪总要靠自己打救,我决定送一朵给自己。我想象,放一朵在房里, 仿佛把阳光和笑意都带进室内,照耀的一室生辉,朝气蓬勃。

带回家里,找了个高瘦的杯子,盛了水,就把花儿插在杯子里。这几天早晨醒来,一睁眼就看到花儿高高的立在书桌上对我微笑,心里头有种小小的喜悦满足。

是乐了吗?嗯,起码,看到那努力朝着阳光的方向绽开的花朵,那蓬勃而无所畏惧的生命,时刻提醒着我,转个身,就能面对阳光了。

向日葵,在我蓝色心湖里,洒下了金黄色的光辉。

星期日, 五月 06, 2007

《醒着》 户外预演 (2) - 12-5-07 City Square


为免混淆, 我要强调,这是预演, 并非正式公演, 所以是免费的。 要知道正式公演 (6月9日及 10日, 8pm, JOTIC, JB)的详情, 到 醒着, 你是否真正的醒着 看看。

预演详情:

预演项目: 醒着 - 本地艺术·本土创作

日期 : 12-5-07, 星期六

时间 : 第一场 - 下午2.30
第二场 - 下午 5.30

地点 :柔佛新山City Square 1 楼中央舞台

有什么好看:

环节一 - 舞者是如何被训练, 才能在台上展现各种跳跃、旋转、劈腿。。。等优美的肢体动作? 通过有系统的基本功训练, 不停的重复练习,才能成就一个站在舞台上的舞者。这个环节, 我们将让观众看一看, 平日舞者在进行基本训练时的组合动作, 分享训练的小点滴。

环节二 - 《醒着》 舞蹈段落呈现:
1. 我爱扫地 - 儿童舞蹈
2. 丑· 臭 - 男独舞
3. 不要 - 双人舞
4. 花画花 - 双人独舞

伴调子会进行户外预演,是希望,我们主动走如人群,能让群众更直接的接触到文化艺术的美好,和对心灵成长的帮助;也了解到,艺术,并非想象中的高高在上,而事实上艺术创作,来自生活,生活本身,处处皆艺术。

同时,我们也希望,引领群众走入剧场。因此, 我们希望群众踊跃的出席我们这个预演,在您断言“看不懂”之前,请给自己一个尝试新事物的机会。现场也可索票及询问有关演出和伴调子的详情。

欢迎记者朋友到场进行活动报导、采访。媒体的力量绝对是本地表演艺术成长的助力。